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江苏省中医院AI穿戴设备创新监测模式

来源:头条 浏览:2次 时间:2025-10-16

江苏省中医院AI穿戴设备创新监测模式

告别插管束缚 生命体征实时显示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实习生黄佳琪)10月14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一位术后仅5天的患者正轻松地下床行走,身上没有各类导管,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数据,却能以波形图的形式实时显示在病房走廊的电子大屏上。这一监测方法得益于一套最新投用的人工智能无线穿戴式设备,由该院副院长江志伟教授团队研发。

这是一套高度集成的医疗级监测系统,分为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和医疗级无线穿戴监测设备,实现了无线监测、全程监测、无创监测三大突破。患者从术前开始佩戴,身上附着6到7个轻巧的无线传感器,持续采集心电、血糖、血氧、体温等多维生命体征数据,实现术前、术中、术后的全住院阶段持续准确的体征监测和预警。

“传统手术后的患者身上往往插着鼻胃管、导尿管、腹腔引流管等多种导管,不仅痛苦,还容易引发感染、出血等问题,护士定时巡查还不一定能及时发现。”江志伟介绍,通过佩戴该设备,患者不再被束缚在病床上,可以自由下床活动,加快了患者的身心恢复,各项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央监护系统,护士站的大屏和医护人员的终端设备上都能查看。更重要的是,系统能实时捕捉各项生命数据的微小波动并自动预警,为早期干预争取了宝贵时间,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系统还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生成每日康复报告,对比患者术前术后的步数、睡眠等数据,给出个性化的康复建议,并推荐相应的中医经典方剂。“该系统将现代医学监测与中医理论创新性融合。我们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将交感神经兴奋度类比为‘阳’,副交感神经活性类比为‘阴’,从而量化评估患者术后的‘阴阳平衡’状态。”江志伟说,这套算法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持。系统还内置了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的“五音疗愈”功能,通过特定频率的声波振动,以骨传导方式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有效缩短康复周期。

据了解,这套人工智能无线穿戴式设备已在江苏省中医院、镇江市江滨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多家医院投入临床应用,今年预计再落地5到10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