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南京多所小学“无作业日”已实践8年

来源:头条 浏览:1次 时间:2025-10-27

南京多所小学“无作业日”已实践8年

每周一次“中场休息” 探索减负新路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红艳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句家长圈里广为流传的调侃,道出不少家长辅导作业的心声。近日,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阶段性特点和突出问题,教育部发布10条措施,其中包括鼓励每周设置一天“无作业日”等。记者了解到,其实南京探索实施无作业日已经多年。

政策先行:南京早有学校推行“无作业日”

早在2017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减负令”,要求严控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并首次明确提出可推行“每周无作业日”等探索。南京市多所学校迅速响应,游府西街小学、夫子庙小学等学校率先将每周三定为“无作业日”,用一份涵盖体育、阅读、艺术、家务的“自主作业清单”取代传统的书面作业,开启了从“硬性要求”到“自主选择”的转变。

2021年,南京市教学研究室进一步出台《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分学科)作业管理指南》,为全市的作业改革提供了科学细致的“路线图”。该指南不仅再次鼓励探索“无作业日”,还创新性地提出了“作业免写”制度,认可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免做常规作业,将时间用于更个性化的学习。

此后,更多学校加入了创新行列。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等一批学校开始试点无作业日,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则推出了更为灵活的“作业熔断”机制——规定学生作业做到晚上10:30,如仍未完成,经家长签字后即可暂停,切实保障学生的休息权。

市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围绕作业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出创新举措,除了试点无作业日,还控制作业总量,创新作业设计等,形成了为学生学业压力“松绑”的组合拳。

校园实践:自主清单取代传统作业

上周三是游府西街小学自主作业日。四年级学生陈九如回到家以后,习惯性地开始安排自己的晚间时光:练习40分钟书法,复习声乐兴趣班上老师教唱的曲目,继续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手斧男孩》……

游府西街小学从2017年开始实行自主作业日,到如今已有近8年时间。每到周三,孩子们当天做什么形式的作业,怎样呈现给老师和同学,完全由孩子自己决定,甚至可以选择休息或看电视。

游府西街小学教导处主任查静坦言,政策推行初期曾面临来自教师与家长的双重阻力。“老师担心教学反馈缺失,家长则怕孩子‘荒废’时间。”查静说,但校方坚持推进,鼓励教师借此推动课堂改革、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引导家长利用这一天培养孩子的兴趣、改善亲子关系。学校还通过班会、达人秀等形式展示学生的自主作业成果。8年下来,“无作业日”已深入人心,成为师生和家长共同接受的习惯。

在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从2021年开始,学校实施周三无作业日,老师不布置书面作业,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创意制作等实践类活动。

“上周三放学后,我做了一个关于黄豆发芽的小实验,我把黄豆分成两组分别平铺在有纱布的盘子里,一份比较潮湿,一份偏干,观察哪个环境下的黄豆先发芽。”该校六(7)班学生张桃宜说,“这几天,我每天回家以后会记录黄豆的发芽情况。除了小实验,周三无作业日里,我们还会做创意小报、进行视频配音、写观察日记等,我觉得都特别有意思。”

“利用周三放学后的时间,让孩子动手实践,拓展课外知识,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支持的事。”张桃宜妈妈说,“4年下来,我感觉孩子爱思考、爱动手了,遇到问题总爱探个究竟,我想这是无作业日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带来的变化。”

专家声音:放下焦虑方能看见更广阔成长

“不做作业,会不会成绩掉队?”“老师不布置,家长只能偷偷加餐。”……在作业改革政策推进的过程中,有家长表示支持,但也有不少家长难掩焦虑。一位南京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家孩子周三没有书面作业,但其他学校的孩子照样在做,长此以往,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面对这类担忧,教育专家呼吁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琅琊路小学分校天润城小学副校长马原强调,“无作业日”让孩子每周有机会享受一次“中场休息”,实现学习与生活的平衡,也让家长暂缓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家长应当拓宽对‘作业’的认知,不是只有写在作业本上的才算作业,实践活动同样具有教育价值。教育不只是填满时间,更是点燃内心的火焰。我们期待看到孩子脸上有更多笑容,家庭氛围更和谐,生活更有诗意和活力。”马原说。

查静说:“孩子的成长不是靠机械刷题堆出来的。带他们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都是学习,都在成长。”她指出,许多家长无形中将自身的社会竞争压力投射到孩子身上,加剧了教育焦虑。“掌握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才是缓解焦虑的根本。放弃‘多做几道题’的安全感,反而能换来孩子更广阔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