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张同强
跨越山海,奔袭数千公里,只为健康相守。今年3月10日,作为烟台市第九批援藏医疗队的一员,烟台海港医院普外二科青年医生乔可踏上了从渤海之滨烟台到雪域高原聂拉木县的漫漫征程。
顶着严重的高原反应投入工作,“内外兼修”随时准备上台手术,同时还要翻山越岭进行疾病筛查,挑战无处不在,但乔可从未退缩。这趟跨越山海之旅不仅仅是一次医疗支援任务,更是一位青年医生用专业与热爱,续写边疆健康事业新篇章的传奇。
把开大刀手术变成美观的“小手术”,是乔可迅速被当地医生和患者认可的重要原因。受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阑尾炎等普外科常见手术往往也需要开腹进行,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这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盘点当地的腹腔镜器械,并与麻醉师详细沟通后,乔可判断聂拉木县医院具备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条件,于是开始了他的“小手术”尝试。
一名13岁的男孩因肚子疼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就诊,完善超声、CT等检查后,被确诊为阑尾炎急性发作。在当地医生的配合下,乔可征得了家属的同意,决定采用腹腔镜为其行微创手术。术中,仅通过两个5毫米的切口就顺利完成了手术,男孩很快转危为安。而这次尝试也为后续行肝胆胰脾等部位的手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聂拉木地形复杂,交通事故、意外坠落等创伤事件频发。但由于多重原因,很多手术无法在当地开展,而部分重伤患者往往等不到转院,就会因病情进展而失去抢救机会。面对这样两难的境况,乔可选择迎难而上。一位56岁的建筑工人从高处坠落,造成脾脏破裂和多发肋骨骨折,生命垂危。接诊后,乔可快速为患者进行补液,并通过牵拉固定等方式为患者做了有效的处理,为后续转院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如果条件允许,后续希望也能在当地开展类似手术。”在乔可看来,他们探索向前的一小步,就可能给当地带来医疗进展的一大步。
截至今年10月上旬,乔可参与门诊诊疗约450人次,协助当地医院医生开展腹腔镜手术6例,门急诊抢救、局麻手术及外科操作30余例。从最初的不被信任,到后来各科室轮番“请”他去帮忙,援藏的半年多时间,随时准备上台手术的乔可,用技术与真心赢得了当地医生和患者的信赖。
倾囊相授,想把普外科手术“留”当地
不满足于做临床“补位”的外科医生,乔可更想做技术“扎根”的引路人。为了这个目标,他把业务培训、临床带教、手术指导当成日常重点,倾囊相授,一心要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刚到聂拉木县医院没多久,乔可就针对外科手术中最关键的止血、缝合等技巧,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案例,为当地医生开展了手把手的细致培训。不仅如此,他还在在日常手术带教中言传身教,帮助当地同行更好地掌握与运用。为增加急救的成功率,乔可还为乡镇医生做了全面的心肺复苏急救培训。
更多时候,他还身兼“把关员”的职责。每年夏天,都是当地的旅游旺季,急腹症患者激增,如何快速找出病因是关键。通过门诊问询、触诊及影像学检查等的方式,乔可带领当地医疗团队很快找到了确诊的窍门,这套“一问二摸三探”的诊疗妙招也为当地百姓和游客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便利。
这些实打实的“技术支撑”,也让乔可很快成为当地医生心中的靠谱帮手。外科、内科甚至妇产科有状况,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来找乔可这个烟台“门巴”协助。兼修“内外”的乔可也没让大家失望,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也让他收获了更多同行和患者的信赖。
在院内提供技术支持和带教职责之外,援藏期间,乔可还与同事们深入当地学校与村子进行调研与疾病筛查,将预防端口前移,以此来守护当地同胞的健康。“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还是希望能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乔可说,他最大的期盼就是能通过自己和烟台援藏医疗队同事的共同努力,把阑尾炎、胆囊炎、疝气、静脉曲张等实用外科技术,真正留在聂拉木。
和爱人联动“助产”,全家托举走上援藏路
采访过程中,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援藏,乔可先是顿了几秒钟,但随后语气中满是坚定:“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没有豪言壮语,这句朴素的回答既是他跨越山海赴藏的初心,也是他最纯粹的职业信仰。而这份信仰的背后,也藏着家人默默托举的温暖力量。
乔可到聂拉木县医院的第一台手术是剖宫产,一名经产妇臀位生产,从村里到医院的路程太长,到产房时已出现宫缩乏力,情况十分危急。医疗队的产科紧急准备行剖宫产手术,喊乔可帮忙,没有助产经验的他怕帮不上忙,赶紧向身为产科医生的爱人求助。就这样,一个在烟台,一个在聂拉木,通过视频联动,乔可和爱人同心配合医疗队成员顺利完成了手术。随着孩子的一声响亮啼哭,乔可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样的夫妻协作,只是全家默默托举乔可援藏路的一个缩影。从家里出发时,他的孩子才5岁半,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口中“援藏”的意思,但每次视频小家伙都盼着爸爸早点回家。为了支持儿子援藏,远在淄博老家的父母特意赶到烟台帮忙照顾孩子,只为让他少些牵挂。同为医生的妻子更成了他最坚实的后盾,繁重的临床工作外,主动包揽全部家务不说,也总会在视频里笑着说“家里有我,你安心工作”。正是这份满溢的亲情与理解,让乔可得以毫无顾虑地在雪域高原践行医者使命。
家人的支持,也让乔可动力满满。在聂拉木的日子里,乔可不仅为当地带来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新技能”,留下了“带不走的医疗队”的希望,更用一次次抢救、一场场培训、一个个温暖瞬间,将烟台医者的仁心,深深烙印在藏地同胞心中。
如今,乔可的援藏路仍在继续,门诊的诊室里、手术台旁、乡村筛查的山路上,依旧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而这份跨越山海的“医”路情缘,早已超越山海,成为藏鲁两地情谊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