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社会加速推进、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老年教育市场被认为是“银发经济”最有潜力的蓝海之一。
对不少中老年人来说,老有所学不仅是学会一门或几门技艺,更是构筑丰富多彩生活、收获情感寄托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据显示:老年教育供需之间尚有缺口
自1983年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山东老年大学前身)创办以来,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共计10.5万所。同期,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1亿。
从陕西的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87万人,全省建成各类老年大学(教学点)828个。
参照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此前统计,至少60%的老年人有上老年大学的需求,也就是说,虽然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但现有教育资源很难满足,供需缺口依旧不小。
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将其作为破解老年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
综合上述数据,全国平均每万名老人约有3.4所老年大学;全省平均每万名老人约有9.3所老年大学(教学点)。从数据上来看,无论是全国还是陕西本地,现有的老年大学显然是无法满足60%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的需求。
今年4月,民政部等国家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其中在“提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质量”方面,把“创新发展老年教育”作为单独一条列出,对老年教育的学习场地、覆盖面、老年大学建设、学习资源供给、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师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普惠性老年教育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可见,发展老年教育是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选择去老年大学只是老年人接受教育培训的一种形式,还有许多老年人或通过社区志愿者组织的活动、户外自发组织的个性化团体活动、机构组织的旅游游学等方式在实现老有所学的愿望。
近年来,西安市区不少居民区附近,市场化运营的老年教育机构悄然兴起。它们凭借灵活的机制、多元的选择、优质的服务迅速立足,已与老年大学形成互补与竞争格局。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走访了西安市9家老年教育机构,看看身边老年教育的发展现状。
发展现状:各种班型都可选,紧跟“流行”开课
10月17日到23日,西安阴雨绵绵,但记者走访的9家机构的课程全都如期开展。一群平均年龄至少50岁以上的学员准时到课,教练教得认真,学员学得起劲,各机构的教室里充满着专注与热忱,像要烘干连日阴雨带来的湿冷。

不到课不划课时,不用抢课随到随学
“公办老年大学一年就两个招生季,错过就得等下个学期。抢课时更是眼睛一秒都不敢离开手机,稍微慢一步就抢不到课了。”一位曾亲历公办老年大学“一课难求”、两年前转入家门口“启明心中老年大学”的李女士说,“我之前在老年大学上的是40人的班,每次进教室都感觉‘嗡’地一下。而机构的舞蹈班20来人,学习体验还不错。”
还有机构学员提到,“机构的教学管理相对更灵活,尤其是‘不到课不划课时’的规则,更人性化,谁家还没点事儿呢!”走访的9家机构中,8家都实施这一更灵活的教学管理,剩余一家机构称会为缺课学员提供答疑、辅导等服务。

正如一机构负责人所说:“学员来咨询报名,你要是给人家说得等到下学期,或者人家因为家里急事请假,你还把人家课时划掉了,谁还愿意来呢?开门做生意嘛,得灵活。”
可依据学员要求开设私教课
10月21日下午,在与小寨IC舞室“共享”教室、师资的“西安盛年大学”咨询台前,65岁的何女士咨询并试听舞蹈私教课后报名,与老师成功约课——次日即可开课。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除声乐、形体、舞蹈、太极、书画等老年人常见的兴趣班外,各机构都在尝试凭借自身优势打造特色课程,比如成品剧目班、中老年芭蕾舞班、秦腔、英语口语等。
此外,走访的9家机构均称可依据学员的要求开设私教课。课程价格也根据班型、老师而有所不同。
“我觉得机构的课程设置比较灵活,比如近几年在我们中老年群体中锅庄舞很流行,有些机构顺势就开了锅庄舞班,大家都乐意来学,出去表演时也显得自己更专业一些。”一机构的学员孙女士说。

“大家都在尽己所能满足不同学员的不同需求吧!”一机构负责人提到,“除了私教课价格较高外,目前大部分机构的班课价格已和公办老年大学持平,或仅稍微高一些,毕竟公办老年大学还有财政补贴支持。”
以声乐课为例,西安市中心一机构499元/15次课,市区近郊一机构的大班课(16人以上)300元/16次课,小班课(班级12人)350元/16次课。另外,市中心机构对一次报一年课程(30次课)的学员推出948元/30次课的优惠价,而私教课一般定价在200元—400元左右。

而西安市老年大学该课的价格为:声乐初级班250元/16次课,声乐高级班300元/16次课,声乐艺术指导班500元/16次课。
有课后聚餐 还有同学沙龙
10月17日下午4时许,在西安忆芳华中老年文娱中心的舞蹈室,5名锅庄舞初级班的学员正跟着老师对着镜子练习。
“这不是正课,是课后辅导,算是老师给几位有疑问的学员准备的‘加餐’。”机构负责人笑着说,“也算是我们的一种‘课后增值服务’吧!”

加练结束后,几位学员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学员郑女士说:“我昨天膝盖刚打了玻璃酸钠,医生叮嘱我不要动。可我一听音乐响起,再一看大家的舞姿,没忍住还是跟着动了动。”大家顺着她的话题聊起哪款氨糖好用,又分享锻炼时哪款抗阻带好用。
“我们这学员课后经常坐在这儿‘话疗’,相互分享一些信息,聊聊家常。”有机构的负责人说。
“两年前,我还是零基础,当时特别担心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不规范的舞蹈练习误伤身体到这儿来学。没想到这两年不仅舞蹈越练越专业,还常参加机构组织的沙龙、聚餐等活动,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一批人越处越投缘,感情也越来越深。”西安启明心中老年大学的学员说。
“我就是和这个机构里的姐妹谈得来,每周来上课来,接待老师都热情地招呼。课后大家还经常一起组个局,跟老友聚会一样,这用现在时髦话是不是就是‘情绪价值满满啊’!”学员苏女士也这样说。
另外,像西安盛年大学、乐活银龄中老年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等全国连锁的老年教育品牌,还可为学员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不小的经营压力:成本高、压力大,相信“坚持为王”
但谈及经营状况,多名机构负责人和老师都坦言,房租、人力和推流等成本占到了大头,经营压力不小,但多家机构负责人相信“坚持为王”。
一家面积约120平方米的机构负责人称,“除去公摊,实际使用的面积约90多平方米,每年房租约10万元,教师课时费约10万元,乐器、装饰等各种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约5万元,在不同短视频平台投流每个月也得1万元。运营了一年,经营状况就是刚要回本。”
为控制成本,不少机构的经营者身兼数职,比如西安忆芳华中老年文娱中心负责人,既要负责招生,还要在学员上课时拍视频,课后剪视频、上传视频,联系平台推流等。
小寨“IC舞蹈工作室”是一家经营多年的青少年舞蹈培训机构,为了降低成本,去年引入了全国连锁的“盛年大学”。该机构相关负责人龚老师说:“通过‘共享’经营,在学生培训的空档期开放教室,同时将场地租给一些有固定学员的‘名师’。目前,我们这儿有个老年芭蕾的班,就是老师带学生来上课,我们只向老师收租金,既盘活闲置资源,也能精准吸引志同道合的群体。”
存在问题:资质、师资、价格公示等都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伴随着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
比如,走访的9家老年教育机构都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商业写字楼内,其中8家从写字楼1楼就设有清晰的位置指示牌,但有一家机构却很难让人找到。
在课程丰富度上,市场化机构与公办老年大学间差距明显。2025年秋季学期,西安市老年大学开设5大类89门课程,而市场上大部分老年教培机构最多仅提供20多门课程,且都存在因报名人数不足无法开课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年教培机构在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同时,在走访的9家机构中,仅有3家在校区显眼位置公示价格、课表,另外6家虽有课程公示,部分也有价目表但无公开,需学员主动向老师索要才能查看。
目前,开办老年教培机构仅需在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即可运行,且多家机构以“文化科技公司”“科技发展公司”等名义注册,模糊的主体定位或给监管留下隐患。
此外,9家机构中至少有5家已为学员提供旅居、康养、旅游等服务,但此类服务的监管标准、责任主体与执行细则尚未明确。
专家:重视和发展老年教育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理论专委会副理事长兼常务理事刘骥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而且将会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如何做好老龄服务工作将成为一个重点。教育本身就具有根本的人民属性,老年教育作为老龄服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老龄化社会条件下,如何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育就成为一个非常关注的议题。创新和发展老年教育,就是在积极提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和质量,有力支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
刘骥表示,重视和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宏观顶层设计上,缺乏比较清晰的思路。老年教育包含教育、健康、文艺、体育锻炼等方方面面,无法简单归口到某一个部门或单位来管理,而是需要多部门筹措、跨部门协作的过程,这一点首先要明晰。刘骥认为,根据现有的一些经验,采取政府主导的联席会议机制,多部门各司其职,才能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中观层面来说,财政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发展老年教育的必要条件,“老年教育具有公益性、普惠性,不能因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老年教育保障匹配不均衡,无法保维持老年教育的延续性。”刘骥说,从微观层面来讲,老年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开发等等都关乎老年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一层面就是在老年教育的实践阶段,包括数字化程度、智慧化程度、适老化程度,都还有很细致的工作要去做,这样才能很好地把老年教育落到实处。”
刘骥表示,结合自身参与调研的情况来看,老年大学在开展老年教育上有自身的局限性,而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也有很大的兴趣,可以丰富老年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这就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热情,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加强社会监管,保障老年教育的多样化良性发展。
刘骥长期从事基于教育神经学的基础研究,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程度越深,对于缓解老年认知衰减有着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但遗憾的是,调研发现,实际上老年教育的主动参与者并不多,这说明对老年教育的普及度不够,进而导致社会收益不高。刘骥从教育经济收益的角度分析,对老年教育的投资越大,能够获得的社会收益也会更加丰厚。老年人通过参加学习、体育锻炼等教育活动,可以很好地保障自身的健康,随之而来就能带动老年人医疗健康、照护服务等投入的减少,老年人的幸福感大大提升了,这不正是社会收益丰厚的表现。
刘骥认为,观察一个社会如何对待老年人,其实是这个社会根本活力的真实体现。如果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育,会形成很好的社会示范效应,激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活力。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 李小博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