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1月8日上午,安徽省光储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来自行业主管部门、商协会、重点企业、金融机构共约300人参会。会上,相关单位进行了现场推介, 54家单位签约26个项目,签约金额92.83亿元。

“⼗四五”以来,安徽⾼度重视以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坚持研发、制造、应⽤“三位⼀体”推进,光储产业综合竞争⼒跃居全国第三位。
创新能⼒⾏业领先。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储能系统等产品性能全球领先,钙钛矿、固态-2-电池等前沿技术⽔平稳居⾏业第⼀梯队,E-POE 材料(聚烯烃弹性体)填补国内空⽩。
优质企业蓬勃发展。光储各环节全球出货量前10的企业中,已有37家企业在皖布局;培育光储领域百亿企业10家、国家级⼩巨⼈企业4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161 家,形成“乔⽊参天、灌⽊茁壮、苗⽊葱郁”的企业⽣态。
产业规模提质扩量。“⼗四五”期间,光储产业营收规模从2020年的800亿元,增长到去年底的4000多亿元,实现4年5倍的跨越式发展。
链群融合成效显著。先进光伏实现除硅料外的全产业链布局;新型储能形成锂电、钠电、液流电池、压缩空⽓、超级电容等多元技术发展;全省已培育合肥、滁州、宣城等3个光储领域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市场应⽤快速拓展。截⾄2025年9⽉,全省先进光伏装机规模达到5438万千瓦,新型储能达到373万千瓦,“⼗四五”以来分别增长了3倍和21倍。
“⾛出去”取得新突破。“⼗四五”以来,光储产品出⼝额从139亿元增⾄439亿元,4年增长超过2倍;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出货量全球第⼀,国轩⾼科在摩洛哥、斯洛伐克等海外建有⽣产基地,安徽光储品牌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
本次会议以“光储新能 合作共赢”为主题,旨在通过搭建高能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对接平台,通过创新产品推介、应用场景示范、企业现场对接,引导先进产品、融合技术在全领域、全场景规模化应用,牵引带动全省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李永舫围绕“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作专题报告。在当天的会上,还举办了供需对接活动,发布了安徽省光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场景,开展了政策解读。
大皖新闻记者从主办方获悉,当天在活动现场,有54家单位签约了26个项目,签约金额92.83亿元。
大皖新闻记者 赵明玉 摄影报道
编辑 崔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