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争分夺秒护心脉,医者仁心绽芳华——记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朱燕阔

来源:头条 浏览:0次 时间:2025-10-25

鲁网10月24日讯在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医者,他以精湛医术为生命护航,用无私奉献诠释医者仁心,凭高尚医德温暖患者心灵。他就是心内科主任朱燕阔,一位在救死扶伤道路上日夜兼程的“生命守护者”。

朱燕阔,198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自2010年入职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心内科以来,他一路拼搏,如今已成长为科室的领军人物。

妙手回春,医术精湛创奇迹

2022年8月的一天,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心内科迎来了一位年近70岁的心脏骤停女性患者。患者年事已高,基础疾病严重,生命垂危,被成功救治的希望十分渺茫。然而,朱燕阔没有放弃一丝希望,他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立即给予心肺复苏和药物抢救。在那争分夺秒的45分钟里,他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挽救生命的细节。最终,奇迹发生了,患者的呼吸心跳得以恢复。经过半个月的悉心治疗,患者康复出院,这一成功案例创下了医院治疗长时间心脏停止成功复苏的记录。

朱燕阔精湛医术的背后,是对医疗技术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2015年,他前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学习冠脉介入治疗技术。为了争取更多实践机会,他常常吃住在手术室。在学习过程中,他还改良了日本人发明的导丝保留法,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2016年11月学成回院后,他独立开展心脏冠脉介入业务。截至2024年底,他已成功完成心脏支架、冠脉造影手术1.5万余例,不仅结束了医院长期依赖外地专家植放支架的历史,还使医院心肌梗死死亡率从之前的15%大幅降低到2024年的1.65%,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无私奉献,日夜坚守为患者

朱燕阔出生在农村,质朴的他虽不善言辞表达奉献的大道理,却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在他的生活里,双休日和法定假日几乎不存在,每周工作时长超过80小时,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只要手机响起急诊通知,无论何时何地、状态如何,他都会第一时间奔赴医院,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

除了随时应对急诊手术,他每周还要定期开展两次冠脉手术,每次手术量约20台。在长达10多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他需身穿30多斤重的防辐射服,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哪怕是一毫米的细微差错都可能危及患者生命。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疲惫不堪,原本乌黑的头发也早早染上了白霜,但他却幽默地说:“这样看起来更像一个专家,患者更能相信我。”

2018年6月23日凌晨,睡梦中的朱燕阔被值班大夫的电话叫醒,得知有急诊病人。他仅用10分钟就赶到医院,迅速将病人抬入导管室,经过冠脉造影确诊后,成功开通闭塞血管并植入支架,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2024年正月初二,难得与家人团聚的他,在陪表妹一家吃饭时,因医院突发急性心梗患者,匆匆啃着馒头赶回医院。这样的场景对于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他总是舍小家为大家,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医德高尚,贴心关怀暖人心

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复杂的背景下,朱燕阔深刻思考并始终坚信,只要医生把病人当作自己受折磨的亲人,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就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与理解。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医十五年来,朱燕阔始终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理念。耐心倾听患者描述病情,认真细致地检查、解说和施诊,从检查到治疗,每一个环节都为患者精打细算。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他还会主动与相关科室沟通协调,力求当天完成检查、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他用温暖的关怀和贴心的服务,化解了患者的担忧与焦虑,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医者的关爱。

忠孝不能两全,生活中的朱燕阔自认愧对家人,却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收获了患者的感谢,也曾遭遇过误解,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他记不清参与过多少次抢救,拯救过多少个生命,唯一不变的是他“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初心。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在医学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守护更多人的健康而不懈努力。(通讯员 辰雨)

责任编辑:李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