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迁安市第七实验小学教师高飞艳:把读书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来源:头条 浏览:1次 时间:2025-10-23

今年3月,高飞艳带团队走进农村薄弱校送教。 受访者供图

10月20日,迁安市第七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高飞艳提前10分钟走进教室,在讲台前静静坐下,翻开随身携带的新书《独一无二的鲍勃》,阅读起来。

不一会儿,几个好奇的小脑袋围过来:“老师,你读的什么书?好看吗?”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目光,高飞艳将书中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是她每天最快乐的时刻。

高飞艳爱读书,尤其爱和班上的孩子一起读书。每接手一届学生,她都会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送给孩子们,希望孩子们在书香中涵养气质、丰盈心灵。

但怎么让孩子感受读书的魅力?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做永远比说重要。她利用晨读时间,从朗读单篇故事开始,慢慢地带着学生读完了整本书;从一个人读、大家听,到后来孩子们自告奋勇接力上台朗读……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阅读,成了小书迷。

爱上阅读,不仅提升语文素养,还能培育学生品德。在教学中,高飞艳发现粗暴的说教方式,孩子不易接受。但阅读的过程中,一个好故事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份感悟,源于她自身的成长经历。

高飞艳曾经是一个顽劣的学生,是语文老师陈才发现了她组织能力强、能言善辩的特点,鼓励她当班长,指导她参加学校的朗读、演讲比赛。当捧回冠军奖杯,高飞艳尝到了“当好学生”的甜头,这也改变了她的成长轨迹。

后来,高飞艳考入师范院校,走上讲台。“从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要像陈老师一样,做一名点亮学生的好老师。”高飞艳说。

2017年,高飞艳带着“整本书阅读课程化”研究课题到建昌营镇军屯小学支教。学生的现状大大出乎她的意料:班上25个孩子,只有三本课外书,其中两本还是作文书。

面对几乎为零的阅读环境,她从《草房子》开始,带着孩子们一起读课外书。课上,她绘声绘色地读给孩子们听;放学后,她录制阅读音频发到班级群里,教孩子们提取信息、概括内容、评价人物。

尽管每天读得嗓子冒烟,但她从未间断。一个学期下来,她带着大家读了《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城南旧事》三本书,课间出现了越来越多读书的身影。

一年的支教时间很快结束,看着班级学生的变化,高飞艳萌生新的想法:让阅读惠及全校。于是她申请继续留下来,一待就是三年。

高飞艳在全校开设阅读课,并亲自示范上阅读课,拟定书单,设计导读计划,手把手教其他老师开展阅读活动……使学校成为迁安第一个研究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农村校。

其间,她带班参加全国“百班千人”共读计划,与全国各地的学生交流,聆听一线专家导读,用阅读打开孩子们通往广阔世界的窗。

导读和共读取得的成效,让高飞艳看到了这种模式推广的可能性。2018年,她牵头成立迁安名师公益导读团,建立6个年级12个导读群,开始长达四年的寒暑假公益导读。

假日里,每天早上,导读教师发布录制朗读音频或视频微课;晚上七时,师生线上互动交流。七季导读下来,惠及上万个家庭。

如今,她又带着团队通过直播,以讲书方式进行公益领读。每周六晚,引领数千孩子和家长开启与经典的约会。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只有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

放暑假时,她不仅给孩子们推荐阅读书目,还鼓励他们写书。

“把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坚持每天写,写得长一点,就能成为一本书!”在她的鼓励下,孩子们纷纷尝试写作,有的一个假期写下一万八千余字。

高飞艳说,这些作品或许还很稚嫩,但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被点燃了,通过写作将阅读的收获转化为自己的表达,实现了从阅读到创作的跨越。

不久前,高飞艳不小心崴了脚,一跛一跛地上班,同事劝她请假歇歇。她却说:“离开学校待在家里多没意思呀!”

说到未来,高飞艳说,距离退休还有六年,她舍不得离开学生,即使退休也会坚持公益领读,让更多孩子爱上阅读,让书香成为滋养孩子精神的营养。(河北日报记者 桑珊)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