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为新征程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吹响了奋进号角。在河北石家庄刚刚落幕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以“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为旗帜,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并向市场释放出明确信号:数字经济正从“规模扩张”走向“价值规范”,数字资产领域将因此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破局之道:可信数据重塑数字资产价值根基
本次数博会的主题“可信数据赋能产业发展”,精准指出了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也为数字资产领域指明了破局方向。过去,部分数字资产市场曾经历炒作与乱象,其根源在于脱离了“可信数据”的支撑,使得权属与价值模糊不清。
未来的数字资产,必须也必然是“可信数据”的最佳实践者。每一件有价值的数字藏品或数字资产,其背后都应是清晰的价值链条:权属可信——基于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版权(著作权)的确权、认证与固化,确保创作者的原创权益不可篡改;资产可信——通过合规的交易平台进行流转,使其从单纯的“图片”或“代码”,转变为一份权责清晰、流转有序的数字资产;价值可信——其价值不再源于空中楼阁式的叙事,而是植根于真实的版权价值、艺术价值与市场共识。这一转变,正是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具体实践。
基础已成:数字基建为产业繁荣铺就“高速公路”
“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的飞跃为数字资产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IPv6活跃用户超8亿,千兆宽带广泛普及等这些宏大的技术成就,正为数字资产铺就通往千家万户的“信息高速公路”。
更关键的是,数字人民币(据公开数据,其累计交易额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的成熟与推广,为数字资产的合规、高效交易提供了理想的支付解决方案。技术基础设施与交易基础设施的双双完善,共同构成了行业迈向规范化和规模化爆发的重要前提。
未来展望:可信数据生态赋能数字资产“新常态”
展望“十五五”,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突破的背景下,数字内容的创作将迎来井喷。如何高效地管理、确权和交易这些海量的数字内容资产?建立在可信数据基础上的数字资产化路径,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
行业专家指出,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环境,是推动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认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尤为重要让数据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中流动,才能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蒋艳强调,需“加速构建数据领域法律法规体系,明晰登记认证与权益保护规则”,并“推动形成安全可控的数据生态格局”。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则指出,要“深入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业内分析指出,数字资产行业正走向以“可信”和“合规”为标志的“新常态”。通过与文博机构、艺术家、品牌方等多元主体携手,将具有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的IP,转化为权责清晰、可持续运营的数字资产,方能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在数字经济的新阶段中行稳致远。(田林)责任编辑:韩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