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 进入四季度,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挑战,播州区酒类包装企业依托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全力保障生产线平稳运行,在稳定产能、拉动地方就业等方面,充分展现出区域特色产业的强劲活力与坚实韧性。

走进位于播州区龙坪镇的遵义市包装印刷文化产业园,十多家企业的生产线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这份生产稳定性,源于企业间紧密高效的协作关系——从产品设计开发、纸张原料供应、印刷工艺实施到成品组装交付,每家企业在产业链上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形成了闭环式业务生态。

在产业园内的贵州荣丰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经过多道精细工序,一张张酒盒所需的金卡纸、银卡纸和灰纸板陆续下线。“目前所有订单和产量足以让机器满负荷运转,人员调配也保持稳定。”该公司采购部负责人廖容介绍,企业产品主要聚焦酒盒和茶叶盒包装,其中金银卡月产量约100吨,灰纸板月产量达三四百吨,旺季时产量还能实现翻倍。
与此同时,为酒品提供核心容器的玻璃陶瓷制品企业同样处于高效生产节奏。在贵州铜立玻陶制品有限公司的精洗车间,当地村民李光珍正专注地为酒瓶进行毛刺处理。“瓶口内外若有毛刺会影响使用,我们用海绵钻将其打磨圆滑,同时修正胚体不平的部位,这样才能确保烧制后的产品质量。”她的细致操作,正是酒瓶成型20多道生产环节的生动缩影。

该公司质量部经理侯其伦表示,目前企业以生产中端酒瓶为主,现有员工70余人,近期计划扩充至90余人,仍需招聘20余名员工。
在产业链下游的包装印刷环节,设备的效率与精度成为核心竞争力。“设备全速运转时,一小时可完成1万张印刷任务。”遵义力同包装服务有限公司的夏慰明介绍,当前市场对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始终以高精准度标准把控生产环节。

从各类配件生产到最终成品组装,园区内部的循环协作模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原材料采购、印刷加工,再到泡沫制品、酒瓶、酒盖、酒标的供应,都能在园区内实现上下游对接,我们会给园区内上游企业提供稳定的业务订单。”贵州同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郑成君表示,公司主要负责后道整体组装及外箱、手袋等配套配件生产,产品交付客户后,对方仅需完成灌装即可,大幅提升了合作效率。
目前,遵义市包装印刷文化产业园的酒类包材产业链已形成规模化优势,主要服务于多家知名酒企,直接带动就业700余人。四季度以来,播州包装产业链各企业持续依托协同优势稳生产、保供应,在实现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也为促进地方就业、助力区域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刘瑛 王世海)
一审:余旭
二审:王信 姚腾
三审:唐全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