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流行起来后,还需要司机吗?无人机技术成熟后,还需要飞行员吗?”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导致大规模失业吗?这是自人工智能诞生之日起就被许多人担忧的问题。而近日,湖北省用就业数据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今年1至9月,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81.6万人、同比增长2.99%。湖北省人社厅数据显示,五年来,湖北年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90万人以上,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人工智能的时代里,“人”不再出现于流水线旁边,而是站在人工智能的身后推动变革的洪流。“人工智能开发工程师”创造了人工智能的数字生命,让“Hello World”从人的输入变为计算机的主动思考;“数据标注师”为人工智能打开看懂现实世界的眼睛,将街边路灯、街上行人转化为网络世界的0与1。新岗位带来就业新动能,湖北省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新产业迅猛发展,从而推动前三季度人工智能最高增长招聘需求同比增长超400%,成为就业新增长点。“无人”不代表不需要人的作用,而是人主动走到了新的岗位上。湖北打造就业新增长极的背后,体现的是科创大省、人才大省的转型魄力和实干行动。
让“就业”长在产业上,湖北通过产业发展为拉动就业提供了核心推动力。一方面,新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新型人才、前沿人才的更高需求,从而给了身负新技术的人才大展拳脚的新舞台。例如,武汉览易智能拥有一支500多人的数据标注师队伍,在自动驾驶数据标注领域具备显著优势,已与蔚来、吉利、理想、东风等知名车企建立深度合作。数据标注行业以其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正随着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进入高速发展期,产生大量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传统产业升级也用不同方式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比如传统服装产业与电商结合后,催生出电商主播、直播运营、服装电商培训师、海外仓运营等新岗位;银行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后,柜台所需的职员变少了,但财富管理、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合规审计等“人机协作”岗位的需求却不断上升……发展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既是提升发展质量、为经济注入动能的动力来源,也是解决就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的必然要求。
让人才与岗位供需匹配,湖北政府通过配套政策提供了贴心扶持力。深入一线企业调研,“访企问需”“访企拓岗”,精准组织人力资源对接企业,供给支持产业发展;完善培训培养机制,发扬教育优势,建设与产业布局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专业,鼓励高校开设实操课程,针对社会求职者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厚植创业土壤,推动创业热潮,启动“抓创业促就业”系列行动,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配合就业贷款等改善创业生态,激活产业发展一池春水。政府用“看得见的手”把人才资源送到合适的岗位上,持续守护就业发展,守护民生大事,也因此收获了焕然一新的产业生态和蓬勃向上的经济活力。政府的主动作为,推动就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激发了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第四次工业革命大刀阔斧地将全人类带入人工智能时代,AI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早已经超过了摩尔定律。我们不应当只看到越来越多的生产一线岗位成为“无人之地”,而是应当看到新的岗位、新的产业、新的机会,并为之奋力拼搏。在这个可以在新赛道大展宏图的新时代中,人们正以无可替代的感性智慧、无穷深入的理性思考、无畏的开拓精神与拼搏之力,发出时代变革的惊雷之声。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丁嘉禹(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党校)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杨虹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