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新闻网11月11日讯(记者 杨玉娟 通讯员 甘圆方 钟丽秀)价值30万元的崭新管材离奇失踪,最终被当作废铁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废品厂。这起匪夷所思的交易背后,藏着怎样的秘密?案发时,收购管材的废品厂老板知不知情,在不在场?
从中嗅出异常的检察官展开调查,由此牵出另一起案中案。近日,闽侯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林凤向记者讲述了这起离奇的办案经历。

闽侯县一处工地上崭新的管材。闽侯县检察院供图
“正常收购”的背后暗藏玄机
2022年一个寒风刺骨的深夜,闽侯县一处工地的12根天然气管材不翼而飞,价值30余万元。案件很快告破,盗窃犯蒋某与黄某落网,公安机关将二人以涉嫌盗窃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一切看似正常,但有个细节让我瞬间警觉。”承办检察官林凤说道,“钢管是崭新的,却被当作废铁以10万元卖掉,中间差价高达20万元。这正常吗?”
管材是新的还是废铁?如此大的金额交易,废品厂事先和盗窃者有没有经过商议?废品厂知不知道东西是赃物……一连串疑问在林凤脑中闪过。
为解开谜团,提审盗窃犯时,检察官不再围绕“偷没偷”打转,而是追问管材样貌:“管子有多长?成色有多新?有外包装吗?”
盗窃犯的描述让答案逐渐清晰,这些被盗管材崭新完好,与废品格格不入。
为了证明这个结论,检察官驱车前往被害企业仓库取证,当那些长约10米,宽约1米,还裹着胶皮的同款管材矗立在眼前时,检察官的内心确信达到了顶点:“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不会将这样成色的管材按照废铁处理。”
检察官由此分析推断,废品厂是在知情下完成了这笔非法交易。

闽侯县一处工地上崭新的管材。闽侯县检察院供图
员工统一口径:老板不在场
“这背后一定还藏着更大的阴谋。”经过研判后,检警合作,公安机关对废品厂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立案侦查。
案件虽立,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废品厂内哪些人参与了收购?是老板授意,还是员工个人行为?参与盗窃并销赃的黄某明确指认了当日废品厂老板有在场。如果他的指控是真实的,那么这个关键讯息透露出,废品厂老板涉嫌犯罪。
面对黄某明的指控,废品厂老板赵某坚称自己不在交易现场,整件事从头到尾不知情,一切均为员工自作主张。而废品厂涉及交易的员工陈某到案后,口径也如出一辙:老板不在场,不知情。其他员工林某及尤某也作了相同证明。
更无奈的是,由于时间久远等原因,事发时的监控录像等关键数据已无法获取。
案件陷入僵局。“难道当日老板真的不在现场?难道销账人员信口雌黄?”这个念头浮现后,林凤的内心充满矛盾。她直觉,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但,破绽究竟在哪里?
在检察机关的建议下,公安机关将态度强硬的员工陈某予以刑事拘留,并加强审讯。但遗憾的是陈某仍然坚持否认老板在场。

办案团队前往被害公司调查核实。闽侯县检察院供图
击溃防线:一个准爸爸的崩溃
检察官并没有放弃,而是走访了员工陈某的家庭,发现其女友身怀六甲,陈某对家庭充满渴望与愧疚。于是,检察官决定以陈某为突破口。
“作为一个‘准爸爸’,你考虑过自己将要承担的责任吗?”讯问时,检察官不再追问案情,而是聊起家人、聊起陈某和女友的未来。陈某先是眼神闪烁,继而崩溃大哭。
在检察官阐明认罪认罚从宽政策后,经过漫长沉默与挣扎,他终于道出全部真相:老板赵某当日确实在现场指挥。因为老板有犯罪前科,属于累犯,一旦被抓将面临严惩,因此案发后,便第一时间串通所有员工统一口径,企图让自己逍遥法外。
突破口一旦打开,便势如破竹。老板赵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真相大白后,检察机关的脚步仍未停止。鉴于员工陈某对案件侦破起重大作用且为从犯,检察机关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依法认定老板赵某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并追加认定其构成妨害作证罪。此外,建议公安机关对作虚假证明的员工林某、尤某以伪证罪立案。
因盗窃犯无赔偿能力,检察机关规劝认罪认罚的老板赵某全额退出33万余元赃款。当受害企业送来锦旗时,是对司法公正最质朴、最深沉的敬意。
此后,针对废旧金属回收行业的管理漏洞,检察机关向监管单位制发检察建议,联合公安、法院、市场监管局会签《废旧金属回收行业治理实施意见》,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10余场次,接待200余人,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回顾此案,林凤端起那杯早已冷掉的水,看着窗外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她感慨地说:“办好一个案件,胜过一打文件。这就是我们追求司法公正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