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初心如磐映大爱 二十余载践担当

来源:头条 浏览:1次 时间:2025-11-08

鲁网11月7日讯杨洪兰,女,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石门村村民。

在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石门村,提起老党员杨洪兰的名字,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用大爱撑起一片天的好人”。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二十多年前,面对三哥家骤然失去双亲的三个孩子,她毅然扛起抚养重任,用超越血缘的母爱、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书写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人间温情,以平凡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成为山口镇基层大爱的生动典范。

临危受命显担当 党员初心扛重任

1997至1998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让杨洪兰的三哥家陷入绝境——三哥与三嫂相继病逝,留下了13岁、12岁和9岁的两女一男三个孩子,瞬间沦为孤儿的他们,茫然无措地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彼时,杨洪兰担任石门村妇女主任,家中已有16岁的女儿,丈夫相清举原本是村小学的校工,年收入仅600元,学校合并后便失了业。家庭生活本就拮据,面对三个无依无靠的孩子,兄弟五人在抚养问题上都面露难色。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二哥的一句话点醒了众人:“洪兰在村里工作,见过世面,又有责任心,肯定能把孩子教育成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干部,看着孩子们无依无靠,我不能袖手旁观!”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杨洪兰的初心。深知肩上责任的她,不顾自家生活的艰难,毅然做出决定:将三个孩子接到自己家中,与女儿一同抚养。从此,一家六口的生活正式开启,杨洪兰为三个孤儿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的担当精神。

含辛茹苦育幼苗 大爱无疆暖人心

接回三个孩子后,杨洪兰的生活压力陡增。丈夫相清举为补贴家用,不得不放下身段收废品、捡酒瓶,盛夏时节顶着烈日走街串巷售卖雪糕,用微薄的收入勉强支撑着六口之家的开销。家中的口粮全靠按人口分得的田地,地瓜、花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有地就饿不着”成为杨洪兰当时最朴素的信念,也支撑着她走过最艰难的岁月。

为了照顾好四个孩子,杨洪兰每天天未亮便起身摊煎饼,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料理完家务后,又匆匆赶往村里处理工作,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料着三个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成长。小侄子天性调皮,十四五岁辍学后,杨洪兰没有放弃,四处托人找有修车手艺的师傅,鼓励他学一门谋生技能;孩子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又像亲生母亲一样操劳费心,精心筹备婚事。

如今,两个侄女都嫁到了本镇,平日里经常回来看望她,小侄子也早已成家立业,他早已把曾经的“婶子”改口叫“妈”,这一声“妈”,承载着二十多年的养育深情,是对杨洪兰无私大爱的最好回报。杨洪兰常说:“我当初只是想让孩子们有口饭吃、有个家,没想到这份责任早已融入生活,成为我一生的牵挂。”这份跨越血缘的母爱,如春雨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茁壮成长。

风雨同舟扛重担 初心如磐守承诺

岁月的重担不仅压在了杨洪兰的肩上,也侵蚀着家人的健康。丈夫相清举因常年劳累,身体日渐衰弱,2014年和2018年两次突发脑出血,虽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却落下了言语不清、无法干重活的后遗症。家庭的顶梁柱倒下了,所有的重担彻底压在了杨洪兰一个人身上。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杨洪兰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为了方便照顾丈夫和打理农活,她将地里原本需要精心照料的庄稼,全部换成了易于管理的栗子树;每天忙完家务和农活后,她还要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用温柔和坚韧陪伴丈夫度过最艰难的岁月。

二十多年来,杨洪兰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豪言壮语的承诺,只有默默无闻的付出。作为一名老党员,她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用最平凡的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位“母亲”,她用超越血缘的大爱,诠释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的人间温情。

如今,杨洪兰家门口依旧堆满了为寒冬准备的柴火,就像她二十多年来从未改变的初心,温暖着家人,也感动着整个石门村。她的故事在山口镇广为流传,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人间大爱的生动教材,彰显了基层党员的高尚品格和无私情怀,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精神力量。(通讯员 苏萌萌 李增浩)

责任编辑:单虎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