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清晨7时30分,2025襄阳马拉松赛如期开跑。当赛事氛围正酣时,8时45分左右,襄城12公里赛段突发紧急状况——一名中年男性跑者突然倒地,失去意识。危急时刻,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保障员、“最美护士”侯怡然第一时间冲至患者身边。她迅速判断患者意识,发现其已无颈动脉搏动,立即跪在地上展开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果断指令志愿者向后方急救车呼救,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护理事业创始人、最美“提灯天使”南丁格尔曾说,每一个护士都在用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去关心对待每一个病人,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
护理工作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的高低。1854年克里米亚战场的野战医院里,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用一盏马灯照亮了现代护理的初心,她带着38名护士每天清洗伤口、更换床单、清理厕所,硬是把伤员死亡率从42%降到了2%,被当地士兵亲切地称为“提灯女神”。当时的奇迹靠的不是先进设备,而是对每个生命的珍视。如今,ICU病房里有监护仪、呼吸机,但仍需要有人为昏迷患者翻身叩背,安宁疗护病房仍需有人倾听临终者的细语。中国护理工作者在汶川地震废墟上搭建临时产房,在武汉方舱医院教患者打太极拳,这些都表明,再精密的仪器也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生命连接。
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悄然改写着人们对这份职业的认知。三甲医院里,重症监护护士能熟练操作ECMO等尖端设备;乡村卫生室中,护士扎根基层背着药箱走遍山间地头;养老院里,护理员帮助失能老人擦洗身体。从最初被视为“打针发药”的辅助岗位,到如今形成专科护理、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的完整体系,中国近600万注册护士正在重新定义护理工作的内涵,这是一个群体用专业赢得尊重的过程。
现代医疗体系中的护理工作者,承担着比想象中更重的责任。老龄化社会里,护士要教会独居老人使用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慢性病患者家中,护士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护理团队往往最早抵达现场。这些点点滴滴的付出,恰恰构成了守护生命最坚实的防线,也让医疗体系真正有了温度。
南丁格尔奖章的光芒穿越百年,因为它始终照亮着人类最根本的需求。中国护理群体用专业与温度写下的答卷,让世界看到不同文明对生命价值的共同坚守。他们捧回的七枚奖章,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人类健康事业最温暖的注脚。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廖建鹏(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网评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责任编辑:伍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