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青春华章 | 一碗拉面里的“宁商情缘”

来源:头条 浏览:0次 时间:2025-10-21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余梦娇

10月15日上午11时,江宁区双龙大道旁一家“西安特色面馆”里,香气四溢、人声渐起。店主段永锋站在沸腾的汤锅前,熟练地将一把抻好的拉面投入水中,白色的水汽瞬间模糊了他带笑的脸庞。

“最近天气转凉,吃面的人更多了,得提前备足料。”段永锋手中一边忙碌一边说。就在前不久,他经营的这家面馆正式被认定为“丹凤厨工劳务品牌示范店”。

1996年秋天,20岁的段永锋背着行囊,第一次踏上了南京的土地,既忐忑又憧憬。身怀拉面手艺的他很快在鼓楼区马台街的一家小面馆找到了活儿。氤氲的蒸汽里,这个陕西青年在异乡找到了最初的立足之地,那份通过双手挣来尊严的喜悦,至今难忘。

此后的日子,如同段永锋手中不断抻拉、延展的面团,充满了向上的韧性。他自己开了店,规模不断扩大,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再到一个小团队。

2020年初,返乡过年的段永锋被困在老家回不了南京。“回不了南京就开不了店,孩子还在上学,一家的收入来源就指着开店呢。”就在他感觉前路迷茫之际,一条从家乡丹凤县人社部门发来的短信,让他看到了希望。短信告知,为保障在宁务工人员顺利返岗复工,南京与商洛两地人社部门正在紧密协作,即将开通“复工直达专车”。这条消息像一束阳光,一扫他心中的阴霾和焦虑。“当时就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硬扛,南京和政府还惦记着我们,在想办法帮助我们。”段永锋说,这份“雪中送炭”的关怀,让他重拾了信心。

这项暖心的举措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宁商两地长达数十年的劳务协作基础,并在“十四五”期间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从此,乘坐返岗专车成了段永锋和许多老乡每年春节后的固定行程。

今年年初,段永锋第三次乘坐这趟温暖的专车回宁,“车上都是老乡,说说家乡话,交换交换经营心得,还没到南京,心里就暖了。”他说,店里的4名员工中,有两个就是在返岗专车上认识的。“回了趟家,还带回了左邻右舍一起奋斗。”5年来,这趟纽带般的专车已累计发送35车次,接送1550人次,让两地协作的情谊愈发牢固。

更让段永锋没想到的是,自己这家普通的面馆,赶上了“劳务品牌”建设的东风。随着国家层面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丹凤县敏锐地抓住机遇,将从业人数众多的“丹凤厨工”确定为重点打造的特色品牌。在政策春风吹拂下,段永锋拓宽了思维,不再满足于只做拉面,他将店面升级为“西安特色面馆”,臊子面、油泼面等纷纷上架,生意越来越好。

就在前不久,段永锋的店挂上了“丹凤厨工劳务品牌示范店”的牌子。“以前总觉得自己就是个开小店的个体户,现在感觉咱也是‘正规军’了,是带着家乡品牌印记的‘丹凤厨工’!”他憨厚地笑着,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这份荣誉,不仅是一块牌子,更是段永锋融入南京、反哺家乡的生动注脚。

段永锋的故事,是“十四五”期间南京对口劳务协作的鲜活写照。据南京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统计,近年来,南京通过“定向招聘”“定向培训”“定向建厂”等一系列精准措施,为商洛等对口地区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大量脱贫劳动力持续稳定就业。从摸着石头过河的个体奋斗,到有组织、有品牌、有政策的系统赋能,更多的“段永锋”的命运被改写。

如今,站在自己宽敞明亮的面馆里,看着熙熙攘攘的食客,段永锋心中满是感慨。他最欣慰的是,看到更多年轻的老乡通过劳务协作的桥梁来到南京,“有的进了大企业,有的在连锁餐饮当上了厨师长,还有的像我一样自己开店当老板,再也不用像我当年那样孤单闯荡了。”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