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张北县坝头风电场中控室内,6块电脑显示屏实时跳动着数据——这是基地的“千里眼”“顺风耳”。智慧新能源数字化平台上,整个风电场133台大风车当前的运行状态、风速、发电量等关键数据一目了然。
“嘀嘀、嘀嘀!”上午9时,监控平台突然亮起红色警报:18号风机状态异常。检修员张强接到指令,拎起工具包,大步流星向门外走去。“今天风大,得上去看看才知道具体故障。”32岁的张强是土生土长的张北人,参加工作已经9年了,脸庞被坝上经年的风吹得黑红,眼神里透着沉稳与踏实。
吉普车驶向草原深处。窗外,一座座白色风机矗立天地,叶片划破空气的呼啸声,在旷野中显得格外有力。“我爷爷和姥爷当年就在这片草场上放牧。”张强指着远处笑着说,“如今,我也在这片草场上‘放牧’,不过‘牧’的不是牛羊,是风。”
15分钟后,张强到达18号大风车脚下。塔高68米,三节塔筒笔直刺向天空。张强利落地套上安全带,检查好工具,走进塔筒,搭乘免爬器(简易电梯)缓缓上升。三分多钟的行程里,风在塔筒回响,嗡嗡声如低语。
巨大的主轴与发电机轰鸣着,狭小空间里布满各种传感器。张强立刻投入工作,测量电压、电流信号,检查电气元件,排查相关线路……时间在专注中流逝,转眼已过正午。
12时30分,张强下塔休息,掏出随身携带的水和面包简单吃了几口。身后,是他刚“诊治”过的“大风车”。“变频器故障,修复还得几小时。”他说。
“一台1.5兆瓦的大风车,一年能发248万度电,够1400户普通家庭使用一年。”他憨厚地笑着,眼神里却满是自豪。时代变了,坝上人的活计也变了,但那股子像风一样不停歇的劲儿,没变。
休憩半小时,他再次上塔,直到暮色降临,才完成全部检修。
据张北县新能源办任海龙科长介绍,目前全县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达1283万千瓦,年上网电量约200亿千瓦时,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这背后,是无数风电工作者日复一日的守护。坝头风电场共安装133台单机容量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年上网电量为4.63亿千瓦时。该风电场每天至少有6名检修员在外巡查、检修。(河北日报记者 李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