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报网讯(记者何洁)近日,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剧以吴石、朱枫等烈士为原型,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10月17日,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吴石之子吴韶成,曾就读于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他在校时的相关档案于近日首次公开展出。
在南京大学校史馆,几张泛黄的纸质档案在展柜中陈列,包括吴韶成的学籍卡、含有他名字的国立中央大学新生入学名单等。“我们了解到,吴石将军在赴台时,将一双儿女留在了大陆继续学业。其中,儿子吴韶成于1948年至1952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的经济学系。”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工作人员王丹介绍,工作人员很快在数据库中找到了吴韶成的学籍卡,并在国立中央大学民国三十七年度一年级新生学号名册中,找到了他的名字。根据相关档案了解,选择经济学系也是吴韶成与家人们的共同决定。
吴韶成撰写的文章《五十年代在台湾殉难的吴石将军——挥泪忆和父亲走过的岁月》,也与这段历史相印证。在文章中,吴韶成还提到了“四一”惨案。1949年2月,吴石接到调任令,正好学校即将开学,父子俩便一同来到南京。同年4月1日,南京学生举行大游行,惨遭国民党军警镇压,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四一”惨案。当时参与4月1日大游行的学生主要来自国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学校。这次游行的目的就是让国民党政府能够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当时,国民党军警殴打学生,造成3人死亡,其中有两人都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学生。后来,吴韶成和几位同学去看望吴石时谈起此事,吴石对同学深表同情,说:“日子不会太久了。”
吴石在离开南京前,把身上仅有的20元美钞留给了吴韶成。没承想,这竟是父子俩的最后一次见面。之后,在南京解放前夕,由于时局动荡,吴石通过电话劝说儿子离开南京,但吴韶成与同学们坚持留在学校,以不变应万变,积极护校,迎接南京解放。
吴韶成在文章中回忆,1949年4月22日,解放军准备解放南京,父亲又让江宁要塞司令胡雄在撤退时开吉普车拐到学校,要自己立即随车东撤,被自己婉拒。从此,一家骨肉分离各奔东西。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南京迎来解放。
“1952年,吴韶成从南京大学毕业。后来,他成为河南省冶金厅总经济师,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父亲的道路,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王丹说,目前,学校同步展出抗战时期的办学、人物、作品、教材等多个专题展,公众可通过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预约入校,前往仙林校区校史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