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鲁源采油管理区让业务课堂成为双向“赋能站”

来源:头条 浏览:0次 时间:2025-10-15

“油气生产信息化平台(PCS)如何与生产运行精准对接?”在胜利油田鲁胜公司鲁源采油管理区“我的业务我来讲”课堂上,实习大学生商辰妍的提问,让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经理彭永晶眼前一亮。

这个提问,不仅点燃了商辰妍论文的灵感,也让彭永晶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知识体系。课后,彭永晶立即补充了3个现场对接案例到课件里,补齐了“重理论、轻实操”的短板。

“我的业务我来讲”是鲁源采油管理区青年培养的核心载体,它不是单向输出的课堂,而是与人才培育体系深度绑定的“成长纽带”。

“每周,我们都会组织像彭永晶这样的业务骨干走上讲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实战课程。”鲁源采油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于淼介绍,通过这种模式,不仅让业务骨干梳理岗位经验、提炼技术要点,更要回应年轻人的提问,在教学中倒逼自身业务知识体系升级。

经营管理室经理宋晓刚讲解成本核算时,商辰妍又提出疑问:“不同业务数据口径不统一怎么办?”这个问题促使宋晓刚重新审视跨部门数据流转的优化空间,也为商辰妍的见习论文提供了新思路。

在各级导师的指导下,商辰妍将讲堂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她设计完成覆盖公司多层级、多领域的财务数字化转型调查问卷,最终撰写出《油田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讨》的见习论文。

论文里,她提出的“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价值创造—决策支持”框架,从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组织人力三方面构建转型路径,精准破解成本约束与效益波动的难题,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落地的青年智慧。

手捧“优秀见习毕业生”证书的商辰妍坦言,正是管理区“业务讲堂”,让她不仅从课堂中汲取了丰富养分,更在岗位实践中明确了方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她的成长轨迹,正是这种教与学相长、理论与实践共赢模式的生动体现。

这样的“双向启发”,在讲堂上并非个例。同批实习大学生张亚洲,听了采油工程主管师马涛讲的“无人撬装”课程后深受启发,撰写出《胜坨集输站无人值守称重系统》的实习论文。

“我们将讲堂内容与大学生轮岗进度紧密结合,并融入‘导师带徒、岗位实践’闭环培养体系,让课程始终跟上成长需求。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沉淀经验的过程!”讲师宋营营说。

这种精准对接,让知识传递更具针对性,也让青年成长更有方向感。“我的业务我来讲”活动开展以来,鲁源采油管理区三名2024届高校毕业生在鲁胜公司见习考核答辩中表现出色,最终取得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如今,“我的业务我来讲”已成为鲁源采油管理区人才培育的“双向赋能站”,它让知识传递更精准、成长路径更清晰。(大众新闻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张凯 陈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