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国庆中秋假期即将到来。9月28日,记者了解到,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结合节日消费特点和常见问题,发布专项消费提示。
月饼选购:安全第一,健康为先
中秋佳节,月饼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提示明确,消费者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大型超市、食品专卖店或正规电商平台,切勿轻信朋友圈、直播间内的“私房月饼”。购买时需仔细核查包装完整性及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标签信息,警惕“天价月饼”与过度包装,优先选择简约包装产品,践行绿色消费理念。
同时特别提醒,“无糖”“低糖”月饼并非绝对无糖,老人、儿童及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月饼糖分、油脂含量较高,各类人群均应控制食用量,并按包装说明妥善贮存,开封后尽快食用。
餐饮消费:明晰细节,拒绝浪费
“双节”期间家庭聚餐、朋友宴请增多。外出就餐建议选择“明厨亮灶”、环境整洁且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用餐后仔细核对账单明细,避免消费纠纷。
通过网络订餐时,需留意平台对商户资质及食品安全的管控要求,收到餐食后第一时间检查是否存在污染情况。此外,消费者应按需点餐,主动践行“光盘行动”,剩余餐食打包后需妥善保存并及时食用,杜绝浪费的同时保障饮食安全。
旅游出行:合同为据,警惕低价
选择跟团游的消费者需挑选正规旅行社,签订书面旅游合同,并认真阅读行程安排、费用项目、违约责任等条款,坚决警惕“超低价团”“免费游”等消费陷阱。
计划自驾游的消费者,应提前检查车辆状况,合理规划行程,密切关注天气与路况信息;若参与高空、水上等高危旅游项目,务必确认经营者资质与安全保障措施是否齐全,确保游玩安全。
购物消费:保持理性,慎办预付卡
消费者应理性对待节日促销,面对“限量秒杀”等营销手段时,结合实际需求购买,避免冲动消费。线上购物需选择正规平台,仔细阅读交易规则,妥善保留交易记录。对于预付卡消费,因存在“退钱难、举证难、维权难”风险,建议消费者办理时避免大额充值,务必签订协议,明确卡面使用范围、有效期限及退费条件等关键信息,降低消费风险。
安徽省消保委特别提醒,消费凭证是维权的关键证据。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需主动索要并妥善保管发票、收据、支付记录、合同、聊天记录等凭证,为维权留存证据。若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无果时,可拨打12315、12345热线电话,或通过当地消保委、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等渠道依法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曹芸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