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1月13日讯近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66级高一英语组基于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Travel Peru”的课程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了以“My City Travel Brochure”为主题的项目式活动,将英语学习融入真实生活场景,让语言在亲身体验中焕发活力。同学们以亲历的城市为蓝本,用英语解读中国魅力,在行走与书写中完成了一次语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实践融合:从课堂走向旅途
此次项目式学习,源于教材中对秘鲁旅行手册的阅读与理解。同学们在课堂上积累语言表达、学习文体结构,走出校门后,将所学迁移至对中国城市的观察与表达中。他们以亲身到访的城市为蓝本,将课堂所学的“旅行类语篇读写”“跨文化交际表达”能力,转化为真实语境下的语言输出。从北京故宫的历史底蕴,到西安兵马俑的震撼场景,再到成都宽窄巷子的烟火气息,都以准确、生动的英文一一呈现。

方寸之间:手册中的城市印象
一本手册,承载的是语言运用与文化认同的双重实践。同学们在手册创作中,不仅介绍景点,更融入“游览建议”“景区英文标识解析”“特色活动推荐”等实用信息。部分学生巧妙加入手绘地图、城市文化插画,使手册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感。为保障内容准确,大家主动查阅城市英文官网、国际旅游指南,积累了如“peak season”“scenic spot entrance”等大量旅游类词汇,真正做到了“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成果展呈:英语里的中国城图景
活动结束后,英语组从手册的“语言规范性”“文化准确性”“创意实用性”三方面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布置于校园文化长廊。如今,这些兼具“英语表达力”与“城市温度”的手册,成为校园里的特色展示:路过的师生既能读到“苏州园林的英文解说”,也能获取“重庆山城步道的英文游览指南”,在语言碰撞中看见更生动的中国城市。

素养生长:在实践中锚定语言价值
此次英语旅行手册创作,英语学习跳出课本语境,成为连接“语言技能”与“文化自信”的载体。学生在“走”与“写”之间,将语言知识转化为真实表达能力,将旅行见闻升华为文化自信。不仅是一次英语学科的项目式实践,更是一次“以语言观照文化”的成长体验。(通讯员 徐溢)
鲁网济东频道热线:0531-76122110
责任编辑:孟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