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在秦皇岛市海建里社区居民刘志(中)家中,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亲人”正陪老人与其女儿视频聊天。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
“刘爷爷,立冬快乐。”11月7日14时许,在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街道海建里社区,居民刘志家里迎来5名“亲人”——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的5名大学生。
去年,海建里社区开展校社联建工作,通过与燕山大学和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组织在校大学生与社区内97位独居老人结为“亲人”,参与基层治理和服务。
“今天立冬,我知道孩子们一定会来看我的。”刘志把学生们迎进屋内,客厅的茶几上已摆好葡萄、苹果等水果。他表示,除寒暑假外,学生们每个月都会到家里来,端午、中秋等节日更是不会错过。“虽然天气变冷了,但我心里热乎啊。”刘志说。
刘志今年89岁,儿女们都在外地。两年前老伴儿去世后,他便独居至今。
“我们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每组与7到8名老人结为‘亲人’,每月到家里做家务、陪老人聊天,增加老人家里的人气儿。”海建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立云说,社区常住人口7000余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30%。招募志愿者照顾老年人解了社区难题。
进屋之后,学生们便开始分工干活儿。陈子璇和温卓陪老人聊天、写书法,李腾娇、魏宇暄和董函瑞去厨房包饺子。
“今年我们各组都是大二加大一‘老带新’组合,以后会接力下去。”陈子璇说。
15时许,刘志在天津的女儿刘月杰打来视频电话。
“爸,今天立冬,吃饺子了吗?”刘月杰说。
“孩子们来了,他们在包,我们晚上一起吃。”刘志一边说一边转动手机,让女儿看清家中的情况。
“阿姨好,今天我们陪爷爷过立冬。”陈子璇通过视频电话对刘月杰说。随后,李腾娇等人也纷纷从厨房出来,与刘月杰聊起了天。屋内的氛围就像一家人在与外地亲人聊天一样。
“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与治理中来,帮扶独居老人,能提升老人们的幸福感,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张立云说,除大学生志愿者外,社区还让外卖或快递骑手们成为社区问题的发现者,让有才艺的居民成为社区活动中心的老师,让党员成为邻里矛盾的调解者……这些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地满足了社区各种服务需求,推动了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并向规范化、常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刘爷爷,开饭了。”经过2个多小时的忙碌,冒着热气的饺子被端上桌。
“真香!”刘志吃着饺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