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5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已全面启动。与往年相比,新实施的“连续参保激励、断缴约束”机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一政策如何通过“奖优罚劣”引导居民持续参保,从而筑牢全民医保防线?11月7日,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权威、细致解答。
持续缴费 为未来健康“添砖加瓦”
持续缴纳医保,不仅能获得即时保障,更能为未来的健康“投资增值”。据介绍,自2025年起,连续参保的居民将享受两大实实在在的奖励。
一是年限奖励,保障额度“节节高”。参保居民连续缴费满4年后,每多连续参保1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000元。如,连续缴费5年,大病报销上限比刚参保时多3000元,缴费6年则多6000元,以此类推。此举旨在鼓励居民形成稳定的参保习惯,让持续保障转化为更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二是零报销奖励,健康行为“有回报”。对于当年未使用医保基金报销的参保人,次年其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直接获得3000元的上浮。这意味着,保持健康、未发生医疗支出的参保人,同样能从中受益,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共济原则。
中断缴费 保障链条“断裂”代价大
政策明确,中断缴费将导致原有的连续缴费年限“清零”,重新参保后年限将重新计算。更重要的是,断缴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参保人的即时待遇和长远保障。
影响一,待遇有了“空窗期”。断缴后将面临3个月的固定待遇等待期,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报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断保时间每增加一年,变动等待期将相应增加一个月,“断”得越久,“等”得越长。
影响二,大病保障“被削弱”。断缴将对大病保险这一关键保障造成直接影响,断保每满一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即下降3000元,断缴时间越长,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会按累计上限降低8万元,这将直接降低对重大疾病的风险兜底能力。
影响三,断缴期间“全自费”。断保期间无论发生何种医疗费用,均不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全部需个人承担。
补缴规定 补缴后部分权益“修复”
对已经断保的居民,政策提供了补缴的补救渠道,但需注意以下规定:
一是补缴金额,按当年参保地的个人缴费标准缴纳,补缴费用由个人承担。
二是等待期修复,每多补缴1年,可减少1个月变动待遇等待期,但连续断缴4年及以上的,即便补缴,修复后固定待遇等待期和变动待遇等待期之和也不少于6个月。
三是费用报销,即便补缴,断保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仍不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无法报销。
缴费指引 线上线下缴费很便捷
为方便居民缴费,目前我省已开通线上线下多元化缴费渠道。居民可通过微信、支付宝、合作银行App等平台线上办理,也可前往所在社区、村委会,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合作银行网点线下缴费。
省医保局提醒,基本医疗保险是保障居民健康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持续参保缴费,既是对自身和家庭负责,也是对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稳定运行的有力支持,广大居民可在集中参保期内及时缴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