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6类技术支柱、赋能5大业务领域、衍生N个智能体
中国华电“华电智”大模型在宁发布
南报网讯(通讯员刘婕记者徐宁)夯实6类技术支柱、赋能5大业务领域、衍生300余个智能体……11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2025年中国华电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华电智”大模型,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电力数智化转型。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针对发电行业新能源出力波动性与间歇性,流域水电站群智慧调度运营,火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发展等问题和需求,中国华电经过系统性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华电特色的“1265N”人工智能创新体系,构建了“华电智”大模型体系。
据介绍,该体系以1个华电智行业大模型为核心,形成AI供给与治理2大能力,夯实6类技术支柱、赋能5大业务领域、衍生出“N”个场景模型和智能体,具有面向应用、聚焦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显著特征,为电力能源领域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重要支撑。
“我们首创了‘纵横贯通’的大模型体系,即构建了‘行业—专业—场景’三层大模型架构,覆盖了‘发电、煤炭、产融、科工’全产业,贯穿了‘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全生命周期,形成‘技术—产业—流程’三维一体的华电特色人工智能创新体系。”中国华电总工程师王凤蛟介绍。
“华电智”大模型应用成效显著。以生产运行大模型为例,具有全域感知与预测能力和多源协同决策寻优能力等两大核心能力,其全球首创径流预测模型,助力预测精度提升5%,气象与功率预测模型“秒算”未来天气,预测准确率提升5%以上,一体化调度模型使水能利用提高率从近10年均值5.8%提升至10.8%。相关成果已在乌江、北盘江流域进行试点,其中,乌江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
检修维护大模型包含全周期主动感知能力、智能预测与诊断能力和专业分析决策推理能力等3大核心能力。其中,AI+设备主动感知方面具备故障隐患智能识别、巡检路径自主优化等能力,已在多个发电场景规模应用,实现主辅机设备全覆盖,巡检时长缩短超60%,故障预警精度超95%。
此外,规划建设大模型、安全管控大模型、经营管理大模型也都“各有绝招”,在不同典型场景中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十五五”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建设期。记者从论坛上获悉,面向未来,中国华电将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人工智能在“沙戈荒”、水风光等高价值场景中的推广应用,构建“AI+电力”协同创新生态,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能源数智化转型及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