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宠物冥币走红的消息在多个社交平台流传开来,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情感寄托,表达了主人对爱宠的思念之情,也有人认为此举既有迷信色彩,也是一种商业噱头,网民议论纷纷。对此,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受观念影响,宠物冥币仍未被大范围接受。专家则表示,这并非新民俗,而是情绪表达和商业炒作结合的产物。

网上五花八门的宠物冥币
宠物冥币引关注,网民看法不一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连日来,这一话题在多个社交平台流传开来,引发关注,一些视频中提到,宠物冥币越来越受欢迎,甚至随着文化输出,在海外也已流行。一些与宠物相关的行业账号更是将其称为“行业新风口”,认为是大势所趋,大有可为。
但在评论区,网民们也表达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现在养宠物家庭较多,且一般情况下,宠物的寿命与人类相比并不长,不少人都会经历爱宠去世的时刻,悲伤不已,而这种宠物冥币纸品为主人提供了一种能够缓解悲伤以及寄托哀思的渠道,是一种新颖且能够接受的方式,可以考虑。但也有网民认为,这种更多的是一种商业噱头,甚至有人直言焚烧冥纸冥币本身就有迷信色彩,给宠物烧冥币更是一种“智商税”,与商家炒作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记者就此采访了多名宠物主和非宠物主,他们的观点也多集中在这两种上。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养过一只狗,陪伴了她多年,甚至见证了她众多人生重要时刻,在她心中早已将它视作家人。后来,这只狗去世后,她感到十分悲伤,但一直觉得除了发朋友圈没有其他能抒发情感的渠道,而现在她觉得给狗焚烧冥币和食物、房子等纸扎用品,是一种不错的祭奠和纪念方式。市民李先生则认为,虽然他也养宠物,但不会选择这种方式,他认为给宠物焚烧冥纸冥币听起来更像是笑谈,“狗都不会用钱,烧冥币能有用吗?”李先生认为,表达哀思有很多种方式,没必要选择这种有争议的方式。

有网民发视频称,这是新赛道、新商机
网上产品五花八门,有的销量破千
记者在某网上购物平台搜索“宠物冥币”等关键词后看到,弹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宠物冥币,除了常见的黄纸、元宝等,还有印有宠物头像的冥币和做成骨头、小鱼形状的纸币,有的还推出了包含冥币及用纸制作的房子、食品、玩具、空调等数十种产品的套装,价格多为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有的产品显示销量已达1000+。一些店铺主页还介绍了焚烧的时间、地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而点开另一家购物平台,大皖新闻记者看到,同样有各种宠物冥币纸品,价格在几元到一百多元不等,套装较多,多家店铺销量破千。而在评论区,还有不少消费者给了好评,并晒出购买的冥币。多名消费者留言均提到,是希望让爱宠在另一个世界也能丰衣足食,生活得更好。
记者还注意到,对于要不要给宠物烧纸的争议,有店铺还在主页进行了解释,称关于宠物死后是否烧纸,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信仰和文化习俗。在中国,烧纸是一种流传已久的祭祀习俗,主要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得好。这种习俗通常用于祭祀已故的亲人,但有些人也会选择用这种方式来纪念和缅怀他们的宠物。并提到“如果你正在考虑是否为你的宠物烧纸,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情感和文化习俗来做出决定。重要的是找到一种能够让你感到安慰和纪念宠物的方式。”

宠物祭祀用品套装
业内人士:近年来兴起,仍是小众选择
11月4日,江苏一家宠物店店主张女士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从她掌握的信息来看,目前宠物冥币主要是通过宠物殡葬店和网络渠道出售,宠物店则很少有,目前真正能接受给宠物焚烧冥纸冥币的人还不多。
张女士介绍,现在不少人对待宠物更像是对待家人一般,主人与宠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宠物去世就像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家庭成员,主人给宠物烧纸钱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思念。
李先生是河南郑州一家宠物殡葬服务企业的负责人,他向记者介绍,据他所知,宠物冥币之前就存在,但近两年逐渐兴起。宠物冥币形式多为卡通宠物图案加金额,除了冥币还有做成食物、用品的纸制品,多是配套出售,成套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因为成本高,且使用者少,所以比市场上祭奠逝者的纸制品价格更贵。焚烧也与民间祭祀习俗差不多,会写个表文,介绍宠物信息,然后在忌日、头七,以及清明节、中元节等节日焚烧,一些宠物殡葬店也会提供代烧服务。
作为业内人士,李先生认为,宠物冥币之所以兴起,是因为现在养宠人士越来越多,甚至不少人将宠物视作家人,会给它看病、做美容,同样在宠物去世后,也会按照民俗给它烧纸祭祀,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寄托,表达对宠物的思念。
李先生介绍,从现实来看,虽然目前提供冥币纸品服务的殡葬企业较多,但与宠物衣物、食品等产业相比,仍然算小众,市场接受度还不算太高。一方面目前选择给宠物火化的人还不多,能接受宠物冥币的则更少;另一方面,受焚烧冥纸冥币是封建迷信这一观念的影响,有的人不会轻易选择这一服务。
谈及行业前景,李先生表示,他认为随着养宠群体的不断壮大,且受到民俗的影响,给宠物焚烧冥纸冥币可能会是一项越来越常见的服务,但是过程应该会是漫长且曲折的,因为难点在于消费者缺乏认知和购买习惯,且这种服务无法进行大范围宣传,市场仍需长期培育。因文化习惯的差异,短期内要想达到网上一些视频提到的在国外推广开来的程度,更是存在难度。

有消费者给出好评
民俗学专家:非新民俗,是情绪表达和商业炒作结合的产物
对此,大皖新闻记者咨询了安徽省民俗学会会长王贤友,他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给宠物烧冥币以及其他纸品,不能定义为一种新民俗,实际是当下人们一种情绪表达和商业炒作二者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在快节奏的今天,有人在宠物死亡后,通过这种模拟人类祭祀的方式来寄托、舒缓情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商业炒作的推动,让此举逐渐受到关注,进而被一些人接受。
对于一些网民提到的给宠物烧冥币甚至在海外走红,王贤友认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这种宠物冥币的出口也不足为奇,同样是宠物主的一种情感寄托。
王贤友表示,在他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给宠物烧冥币的方式作为新事物,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或者说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存在,但可能不会长时间、大范围存在。
社会学专家:反映了特定人群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前提应是与法律法规和道德不悖
对此,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认为,从现实来看,焚烧冥币是对逝去亲人的一种祭奠方式,寄托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思。即便是为猫狗等宠物焚烧冥币及其他祭奠制品,其表达的核心仍然是哀悼之情。
王云飞介绍,对于独生子女群体来说,有些人因缺少玩伴而对情感陪伴有更高的需求。此外,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等群体同样渴望情感寄托。在此背景下,猫狗等宠物逐渐进入家庭生活。宠物以其忠诚与近似人类的情感表达,成为家庭情感的重要承载体,甚至被视为家庭成员。焚烧冥币背后所反映的是特定人群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王云飞提到,在他看来,网上一些视频称,给宠物焚烧冥纸冥币已经出海,可能接触的群体依然是华人为主,因为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祭奠习俗。
王云飞表示,这一行为之所以引发热议,甚至有不同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着不同的理解,存在不同的看法。而在他看来,一个人选择以何种方式纪念自己的宠物属于私人事务。只要这种个人行为不违反相关法律,不违背社会道德,且不会因过度奢侈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那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便可以视为个人的自由选择。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
编辑 崔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