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冰箱贴已经比冰箱贵了”的话题冲上热搜。网友们纷纷晒出图片,冰箱上数量众多的冰箱贴令人叹为观止。有人提到,家里额外购买了磁吸小黑板,用来专门放冰箱贴。凤冠冰箱贴、流沙冰箱贴、AR冰箱贴……伴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以及文化赋能、科技赋能,冰箱贴逐渐成为热门文创产品。(据中国新闻网10月26日报道)
冰箱贴走红,在于每一枚背后都藏着一段旅途故事,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更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冰箱贴,将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庄重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把3000多年的历史浓缩在方寸之间;故宫博物院的紫禁中轴冰箱贴,以故宫中轴线建筑群为灵感来源,画面融入日晷、嘉量、铜龟、铜鹤等元素,展现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冰箱贴之所以能成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就在于其兼具日常性与仪式感,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信息,让人从中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很多年轻人表示,喜欢冰箱贴,是觉得它们造型精巧,更是因为它们包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共鸣,正是一枚枚冰箱贴让人爱不释手的关键所在。冰箱贴走红,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接地气的传播方式。
文化赋能让冰箱贴有了“灵魂”,科技的加持和精巧的设计,则让冰箱贴精准戳中年轻消费者对创意和新鲜感的需求。轻轻晃动,敦煌大漠流沙冰箱贴里金色细沙如大漠流沙般缓缓流淌,搭配蓝绿渐变底色,仿佛将那份苍茫与瑰丽带到身边;扫描国博凤冠冰箱贴,手机屏幕呈现360度旋转的三维文物模型,人们能观看花丝镶嵌的制作动画,甚至“试戴”虚拟凤冠。这种“指尖上的博物馆”式的体验,让沉睡的文物走出展柜,进入日常生活。随着科技和制作工艺的进步,冰箱贴的造型越来越精美,材质也越来越多样。这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进一步增加了文化表达的可能,使得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更生动的形式。反观那些人们不看好的文创产品,要么是盲目跟风,把文化符号简单贴标签,缺乏深度挖掘,要么是脱离生活,设计平庸,难以融入日常,忽视了人们的核心需求。
如今,从博物馆文创到国潮品牌,从非遗手作到数字文化产品,文化消费正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冰箱贴的走红是文化消费活力的生动缩影,一方面,它表明好的文创产品无需追求高大上,关键在扎根文化、贴近需求;另一方面,它也为激发文化消费新动能、焕发文化消费新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路。认真挖掘具有特色的文化IP,让文化内涵成为核心、科技赋能创造新意、情感价值连接需求,文化产品就能真正走进大众生活,促进文化消费市场迸发持久活力。(周丹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