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杨文超) 南昌市环卫工人涂某某去年上班期间因车祸不幸身亡。因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以往类似“银发工作者”工伤常因劳动关系认定问题,难获赔偿。但南昌市的补充工伤保险制度成功覆盖了此类群体,其家属最终获得了103.64万元的工亡待遇和10万元的特定人员身亡补助。这是南昌该制度实施后首例特定人员工亡获赔案例,为全国工伤多层次保险体系建设提供“南昌方案”。
据了解,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缴费。类似涂某某的超龄劳动者因未与用人单位形成法定劳动关系,此前难以纳入工伤保险体系。同理,灵活就业人员、实习生等群体因工作时间、内容、地点等不固定,用工主体难以确定,劳动关系模糊不清,因此缺少工伤保险的缴费主体。
在就业市场,存在许多像涂某某一样的“无法参保”群体,为解决这类群体职业伤害保障难题,南昌市于去年3月创新建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将未纳入《工伤保险条例》覆盖范围的超龄人员、实习生、新业态从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等“无法参保”群体纳入了补充工伤保障范畴,极大地扩展了保障人群。涂某某所在单位配合政策落实为其参保,使其在遭遇不幸时能够获得高额保障。截至目前,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缴费单位66726家,缴费人数128.8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400人次,支付待遇2276.98万元。
“本以为这次意外自己家庭需要承担2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没想到补充工伤保险不但赔偿了我的医疗费用,还给了我伤残待遇金。”不久前,南昌市某铝业有限公司质检员赵桃花在进行喷涂上料工序时,左手食指不小心被传送带夹到,造成其意外伤害,经事故调查确认后符合南昌市补充工伤保险保障要求,且经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等级为十级。赵桃花家庭困难,补充工伤保险避免了其家庭因高额医疗支出陷入经济困境。
“我们企业有许多特定人群,原先只能购买商业雇主责任险或意外险,现在可以购买补充工伤保险,待遇标准高了很多,但费用还降低了,化解用工风险的同时还减轻了企业负担,真是利民的好政策。”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南昌市重点民生工程,补充工伤保险制度的施行给企业和职工精准减负。企业参保后,承办机构可替代企业支付高达77%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费用,显著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与工伤风险。同时,对工伤职工超出工伤保险目录的合理医疗费用,给予二次报销保障,提升了工伤职工的总体待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