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学军(右二)带领学生现场操作皮影。
河北新闻网讯(韩劭宣)2025年秋季学期,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山皮影引入大学课堂。学院特邀唐山皮影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学军先生走进校园,通过“理论+观摩+实践”三位一体的系列活动,探索文化传承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育人新路径。
图为座谈会现场。
10月初,学院首场皮影艺术座谈会举行。周学军结合自身经历,与师生展开深度对话。他从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讲起,系统解析其制作工艺,并融入当代创新案例,生动阐述了皮影艺术的现代价值,使师生在厘清非遗发展脉络的同时,深刻感受到传统技艺所承载的文化底蕴与匠人精神。
图为周学军对展品进行解读。
在紧随其后的参观环节中,周学军引导师生近距离观摩皮影展品,详细讲解作品的题材来源、艺术风格及文化寓意。一件件皮影,宛如“可观看的文史教材”,让师生在细致观赏中深化了对非遗艺术的直观认知。
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院“知行大讲堂”举办了题为“光影匠心,非遗绝唱——唐山皮影的千年传承”主题报告。周学军带领师生沉浸于皮影的光影叙事之中,共同观看了《五锋会》《梁红玉击鼓战金兵》《鹤与龟》等经典剧目的影像资料,并就其剧情背景、角色特点和唱腔艺术进行了细致讲解。师生们随剧情发展或感动或振奋或会心一笑,深切体会了皮影艺术的叙事魅力。
图为学生认真参观展品。
活动还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学生们亲手执杆操控皮影,亲身体验“光影造梦”的技艺奥秘。从观看到参与,从理论认知到动手实践,同学们增强了对非遗的感性认识,并在实践中萌发了传承文化的责任感。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贾长胜表示,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请进课堂,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具体举措,其深层价值在于探索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与哲学思想,系统融入未来教师的培养体系,进而通过他们影响一代代青少年,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