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唐山“红缨”志愿服务队搭乘“电商快车” 让滞销农货变畅销

来源:头条 浏览:3次 时间:2025-10-17

唐山“红缨”志愿服务队搭乘“电商快车”

从田埂到屏幕,让滞销农货变畅销

10月9日,耿娟(右二)和队员一起制作喜饼。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这是咱们村的自磨面粉,零添加,全营养保留……”10月10日15时,唐山市路南区稻地镇付家坨村电商直播基地,村党支部书记耿娟正在镜头前娴熟地展示着当地特产。

镜头外,几个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忙得脚不沾地:上货、分装、打包,动作干净利落。

这支直播团队名叫“红缨”志愿服务队,是耿娟牵头组建的,集结了镇里37个村的43名妇女,其中大多是80后、90后。她们靠着电商直播、团购小程序,让白薯、黏玉米、软枣猕猴桃等十里八乡的特色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变成不愁卖的畅销品。

不久前,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发布,耿娟获得“最美志愿者”称号。

从零基础到带火农货

电商小白成长为专业团队

10月10日下午,记者走进付家坨村,村口墙面的彩绘格外显眼:金黄玉米串倚着竹筐,紫皮萝卜透着水灵,“直播电商基地”几个大字更是村里的招牌。

搞电商,做直播,耿娟坦言“是被逼出来的”。

近年来,付家坨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种的生菜、白菜、萝卜等农产品产量挺高,但菜贩子压价低,老人赶集也卖不了多少,常遇到销路不畅的问题。

前年,稻地镇农民种植的萝卜出现滞销。当时,各村志愿者行动起来,积极对接商家、企事业单位,举办“爱心助农集市”,并在线上开展直播活动,短短3天就帮助农户卖掉了7万斤萝卜。

耿娟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条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子。

从零起步,谈何容易?一群没接触过镜头、不懂互联网的妇女,起初只能照着手机里别人的直播依葫芦画瓢,效果却差得远。

耿娟没气馁。没钱没经验,她就自掏腰包带着队员往外跑。就在今年,为了提升电商技能,耿娟自费带着志愿服务队前后三次赴辽宁省辽阳市学习。

从短视频拍摄到直播话术,从选品技巧到文案写作,一点点啃下硬骨头。

学成归来后,她们为本地铁皮西红柿拍摄的短视频意外走红——镜头里,在大棚里新鲜采摘的西红柿脆嫩爆汁,将近3万的浏览量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团队首次尝到了专业运营的甜头。

农产品要“走得远”,运输是道坎儿。

刚开始搞团购卖货时,队员田华、李丽莉开着面包车送货。一次送货路上,面包车陷在新铺的沙土路里,怎么踩油门也出不来,反而越陷越深。

“当时吓坏了,赶紧给书记打电话。”最终耿娟找来翻斗车,才把面包车拖了出来,但损坏的农产品她们自己承担。

耿娟说:“不让农户和消费者吃亏,是刻在服务队心里的底线。”

如今,“红缨”志愿服务队已成功帮助周边农户推广白薯、黏玉米、软枣猕猴桃等二十余种特色农产品。今年9月,她们帮农户销售蓬仙15号桃2200多斤,巨峰葡萄1000多斤;国庆节期间,帮农户卖掉了2000多斤特色黑梨。

名声传开后,上门求助的人越来越多。

不久前,一位丰南区的农户专程上门请服务队帮忙销售蜜薯。10月8日,红瑶蜜薯一上市就接到100多斤订单。农户感激地说:“多亏你们,让滞销品变成了爆品!”

从“挑剔媳妇”到“多面能手”

红马甲穿出精气神

在“红缨”志愿服务队面点坊,记者碰到了队员尹芳。

“您放心!喜饼马上打包完,这就给您送家里去!”她一边接电话,一边麻利地打包。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干活利索的能手,曾是村里调解室的“常客”。

头两年,尹芳常因家里的琐事和婆家拌嘴,还落个“挑剔媳妇”的名声。为调解矛盾,耿娟前前后后往她家跑了不下十趟。

“那时就觉得心里憋屈,日子没奔头,经常偷偷抹眼泪。”尹芳回忆。

耿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思来想去决定把尹芳拉进志愿服务队。

“你这么要强,肯定能闯出样。”一句话点燃了尹芳的斗志。她先是学会拍短视频、运营抖音账号,后来重拾做喜饼的手艺,今年国庆节期间为村里好几户办喜事的制作了精美喜饼。

“穿上红马甲,精气神都不一样了。现在我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心里亮堂得很。”尹芳说。

田华的转变同样令人惊喜。

她是“红缨”志愿服务队第一批成员。最初只管运货拉货,闷头干活不说话,是个实打实的“老黄牛”。

后来跟人打交道多了,田华变得越来越开朗。每天早早到直播基地,上货、分装,什么活都抢着干。瞧见有顾客进门,她立马笑着迎上去:“姐快看看!今天新上的红薯粉条,纯手工做的,要不要带点?”

“志愿服务队不仅帮农民卖货,更让妇女们有事干、有奔头。”耿娟说,她就是要激发妇女身上的韧劲,让她们个个有本领、人人有价值。

从“一村一品”到养老食堂

让日子越过越舒心

凌晨5点,陈小卫家油坊的门准时敞开。

52岁的陈小卫已经干了20多年花生油生意。她的丈夫站在灶前,挥动长柄铁铲不停翻搅大锅里的花生米,粉润的果仁渐渐被焙炒得红亮油润,焦香飘满街道。

从前,夫妻俩除了摆摊卖油,还帮人加工花生,从年头忙到年尾,却攒不下多少钱。

2019年,耿娟主动找上门,提出帮他们推广:“你们专心做油,卖货的事交给我们吧!”

从那以后,夫妻俩不用再四处跑集市,守着油坊就能接单。

“现在不光周边村的来买,还有不少唐山市区的客户,一带就是好几桶!”陈小卫翻着手机通讯录,都是回头客。

稻地镇安机寨中街村有位聋哑人做的爆米花滞销,服务队主动帮着拍视频、搞团购,没几天就把堆成小山的爆米花卖空了。去年年底,服务队用销售自磨面粉的盈利,给全村人发福利。

稻地镇边庄子村的边进力老两口以种菜为生,孩子在外务工,生菜、白菜熟了却卖不出去。耿娟听说了,带着服务队下地收菜、打包,还给了更好的收购价。

卖完菜那天,边大爷握着队员的手,眼眶湿润:“多亏你们,要不菜都烂在地里了!”

今年入秋后,连着下了几场雨,耿娟心里始终惦记着农户:“就盼着快点天晴,好收最后一批黏玉米,让大伙儿多挣点钱。”

“红缨”志愿服务队的心思,远不止眼前这点事。谈及未来,耿娟的目标很实在:继续打磨“一村一品”,完善电商小院,拓展直播场景;早日建成养老食堂,让更多老人享受便利。

“让村里的日子越来越好,让大家都能在家门口挣着钱、过上舒心日子。”耿娟的话,道出了这支志愿服务团队最朴素的初心。(河北日报记者 刘荣荣 见习记者 尹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