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关于中小学春秋假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多地也在探索实施中小学春秋假。截至10月9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标志着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据央视新闻10月11日报道)
长期以来,传统的寒暑假在为学生提供休整时段的同时,也存在学习节奏中断、家长看护压力大等问题。春秋假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将部分假期调整至气候宜人的春秋季节,实行“分段放假”,不仅契合青少年“在体验中认知”的成长规律,也使全年假期分布更科学均衡。
推行春秋假,不仅是假期结构的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春天草木萌发,秋天硕果飘香,两季所蕴含的自然与人文资源,能让孩子在春天观察生命成长,在秋天体验劳动收获。学生从教室走向田野,从校园走向社会,用体验搭建起立体知识结构,场景的延伸意味着教育告别往日灌输模式,成为一场开放的探索。
教育的天地,不限于教室的四壁之间。让春秋假真正成为“季节的礼物”,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配合,需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如此,才能让更多孩子在四季更迭中学习知识,在体验与感知中收获成长。(周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