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滨州市人民医院孙新国:生命禁区的守护者,与时间赛跑的铅衣卫士

来源:头条 浏览:1次 时间:2025-10-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郭庆花

近日,滨州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公布了2025年“滨州好医生、滨州好护士”名单,滨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宝珍、血液透析室护士长崔红霞两位同志光荣入选。同时,在市卫生健康委对医疗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通报表扬的名单中,滨州市人民医院共有12人上榜。

这些优秀医务工作者忠诚履行人民生命健康守护者的神圣职责,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将守护百姓健康的使命深植于心、落实于行,为推进健康滨州和品质滨州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将陆续分享他们的从医经历与心路历程,传递医者仁心的温暖与力量。

在 2025 年度

医疗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

神经外科 孙新国

如果说神经外科是医学界的“珠穆朗玛峰”,那么这里的医生就是“在手术刀尖上跳芭蕾”的舞者。每一步,都与风险共舞;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与死神的争夺战。孙新国,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正是这样一位无畏的守护者。

孙新国,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在读博士,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组组长,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外科学组、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滨州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等职务。

时间就是大脑

24小时待命的生命守卫战

神经外科,是医院急危重症最集中的前线。脑出血、颅脑损伤、脑疝形成……每一个病例都是一次突如其来的风暴,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伤。对于孙新国医生而言,“24小时待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入骨髓的职业本能。孙新国的手机从不关机,铃声就是命令。

一个冬夜凌晨两点,电话骤响:一名中年男性突发脑动脉瘤破裂,意识丧失,命悬一线。孙新国迅速冲入寒夜,直奔医院。患者已瞳孔散大,手术希望渺茫,家属几近崩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绝不放弃。”他果断决定急诊手术。在无影灯下,他凝神静气,精准夹闭动脉瘤,清除了血肿……四小时后,手术成功,天也亮了。

这样的不眠之夜,对他而言是常态。他将无数个本应与家人团聚的时刻,奉献给了手术室。尽管对家人心怀愧疚,但他深知,白大褂所承载的,是生命的重量。

铅衣下的坚守

脑血管病的精准狙击手

作为科室的“脑血管病亚专业组长”,孙新国医生将他的全部精力聚焦于人体最复杂、最脆弱的血管网络。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急性脑卒中……这些听起来就令人心惊的疾病,是他日常攻坚的对象。

在介入导管室里,他需要穿上重达几十斤的铅衣,在X射线的辐射下进行精细如绣花般的操作。一台手术往往持续数小时,汗水浸透刷手服,铅衣下的身躯承受着巨大的负荷。但他从未退缩,因为他知道,手中的导管和栓塞材料,就是击退死神的利器。他是忠实的“铅衣卫士”,用坚实的臂膀和非凡的耐心,为患者堵住生命的“缺口”,重建血运的“通道”,守护着大脑的每一处细微功能。

学无止境,薪火相传

理论与实践的并重者

医学的进步日新月异,尤其在神经外科领域,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孙新国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最前沿、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他高度重视理论学习,阅读最新的国际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多次前往国内顶尖神经外科中心进修学习,将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理念带回科室,造福本地患者。同时,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和带教学生,在手术台上悉心指导,在病例讨论中启发思维。他常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生,才能守护更多人的生命健康。”他既是医术精湛的良师,也是团队中值得信赖的伙伴。他们正并肩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堤坝,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

无影灯下,铅衣为甲。孙新国以柳叶刀为笔,以生命为墨,日复一日地书写着与死神的博弈录。他守护的,不仅是一个个脆弱的大脑,更是无数家庭背后的希望与未来。他站在那里,本身就像一盏灯,既为患者点亮重生的微光,也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