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从中原到西域,这缕艾香点燃万千感动

来源:头条 浏览:2次 时间:2025-09-24

大河网讯 2025年夏秋之交,哈密市中医院的诊室里飘着淡淡的艾草香。一位维吾尔族阿姨做完艾灸,缓缓直起腰,笑容舒展,用并不流利的普通话不停地说着:“谢谢河南医生!谢谢河南医生!” 她口中的“河南医生”,是郑州市中医院的医生王杰。今年5月,王杰随河南骨干医师对口援疆医疗队抵达哈密,开始为期一年的医疗援疆工作。

千里送箱:这钱花在边疆,值!

初到哈密市中医院坐诊,王杰就发现很多被风湿骨病、慢性疼痛困扰的患者。“哈密冬天冷得早。三塘湖、萨尔乔克镇那些靠近边境的地方,冬天能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老百姓的腿疼、腰疼是老毛病了。”作为河南的中医,王杰第一时间想到了艾灸,“艾灸温阳散寒,操作又简单,适合边疆的百姓。”

可当时,医院里连一个像样的艾灸箱都没有。申请医疗物资流程长、到货慢。看着急需治疗的患者,王杰着急地想:“不能让病人等!”

当晚,他给远在河南的爱人打了个电话:“我想自费给科室买一批艾灸箱,这边病人太需要了。”电话那头没有犹豫,爱人的声音透着支持:“只要能帮到边疆患者,这钱花得值!”

“艾灸箱到哈密后,给患者使用也费了一番功夫。第一次给这里的患者用艾灸箱,患者吓得直摆手,说从来没见过‘带火的疗法’。”王杰回忆道,“万事开头难。我必须得给老乡们耐心解释清楚,打消他们的顾虑。当时,我把艾灸箱打开给他们看,解释说有这个网隔着,火不会掉下来,温度也能控制好。”

信任,在一次次的疗效中建立。

有的患者小腹冷痛,几次治疗后就明显好转;有的病人腰痛,治疗后疼痛症状基本都能改善;还有个长期失眠的病人,艾灸当晚睡得很香,第二天见到王杰开心得不得了……

“现在我们科室一天要做二三十人,艾灸箱都熏黑了。”王杰笑着说,“看到他们好起来,什么都值了!”

这个小小的艾灸箱不仅是治疗病痛的工具,更是一份跨越几千公里的心意。王杰把薰衣草、薄荷等本地药材做成药泥,敷在患者相应部位,再配合上艾箱灸,“中原艾”与“西域药”相遇,就像豫哈百姓的心贴在一起。

手把手教:中医的火候,得用心悟

王杰援疆的哈密市中医院(维吾尔医医院),是哈密市唯一一家以中医、维吾尔医为主,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医院。如何让中医与维医进一步和谐共融,是王杰一直在思考的事。

“医学无界,治病才是根本。”王杰说。在哈密的几个月时间里,他认识到了不少维药,比如祖卡木颗粒可以解热镇痛,石榴籽补血口服液可以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力。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他发现,维医有一种“孜玛地疗法”,是将药泥敷在患处包裹。他提议:“敷药后,做艾灸,然后再包裹固定,艾灸的温通作用能将药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起初,维吾尔族医生们有些犹豫,担心药性相冲。王杰便从理论分析到实践尝试,一次次努力下,联合治疗的疗效显著提升。维吾尔族医生们也渐渐接受了这个“外来”的方法。

王杰还带了二位“徒弟”——都是维吾尔族医生。热比耶・依卜拉依就是其中一个。她第一次用艾灸箱时手忙脚乱,艾条没摆匀,放到患者背上不久就传来“烫”的喊声。她慌得赶紧取下箱子,紧张得不知所措。王杰没批评她,他打开艾灸箱查看原因、耐心讲解:“咱中医治病,得讲火候,就像做饭一样,不能大火猛烧,容易烫伤,也不能温度过低,没有疗效。艾条怎么摆放,离皮肤多远,烧多久,都有讲究。”

从经络穴位的讲解,到艾箱灸细节的言传身教;从排烟设备的调控,到如何搭配维医的孜玛地疗法,他手把手教,连“艾条要均匀排开,别靠近箱子边缘”这样的细节都反复演示。如今,热比耶已经能熟练用艾灸箱治病,还能教医院里其他医生操作艾灸箱。

看着徒弟们独当一面,王杰想起自己带过来的艾灸箱,箱体已经被熏得发黑,却像有了生命:“这箱子会‘说话’,它告诉大家,中医能在边疆扎根。”

薪火不熄:要把艾香留在天山脚下

王杰的援疆生活,不止有诊室里的艾香。偏远乡镇的义诊,为当地群众送去健康;社区校园的科普,让大家了解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闲暇的周末,他经常跟着当地徒步群走进天山、戈壁辨识草药——维吾尔族领队会教他跳麦西来甫,哈萨克族队友会指给他看哪片草是“红景天”,而他会告诉大家用艾草泡脚治失眠,用刮痧板缓解肩颈疼,教大家认识哪棵是当归、哪棵是麻黄……

有次徒步途中,大家被一片桑树林吸引。当地的哈萨克族老人听不懂他们说的话,经领队翻译后,得知他们是援疆医生,立刻转身回家,扛来一架木梯说:“摘!随便摘!”还端来刚切好的西瓜,红色的瓜瓤透着甜蜜。“那口西瓜特别甜,甜到了心里。”王杰说,那天他和队友们吃得满脸汁水,老人坐在一旁笑,阳光洒在彼此脸上,那一刻,没有语言的隔阂,只有真诚的亲近。

科室聚餐时,更是满室欢腾。除了王杰,科室里全是维吾尔族同事。大家吃得开心时,就拉起王杰跳舞——他的脚步跟不上节奏,胳膊僵硬地摆动。可没人笑话他,医生们拉着他的手:“王老师,别怕,跟着我们跳!”音乐声里,王杰渐渐放松下来,看着身边同事们灿烂的笑脸,他忽然觉得:“在这里,我们都是一家人。”

时间匆匆而过,王杰援疆已经四个多月了。王杰说:“接下来,我还会教他们拔罐、刮痧、穴位放血这些中医适宜技术。还有中医方剂的知识,也准备给他们讲讲。”

和王杰一样的河南援疆医生还有很多。据河南省援疆干部、哈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沈明磊介绍,2024年以来,河南创新性开展中医组团式援疆,每年选派40名左右中医专家到哈密各级医疗机构,开展技术帮扶的同时推动中医药文化润疆,让哈密各族群众在身体康复的愉悦中体验中医药文化的智慧,既医病又润心。目前,已建设1处中医药文化展厅,设计建设4处中医药文化宣传角,研创20多种中医药文创产品,推广3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院文化进校园、进牧场等“六进”活动60多场次,完成中医药文化润疆研究课题1项。2025年,河南骨干医师对口援疆医疗队抵达后,又将30余项河南中医特色疗法引入哈密。

艾香漫过诊疗室,穿过戈壁滩,飘过天山南麓。这缕跨越千里的香气,是河南援疆人的使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当真情与责任相遇,当艾香与民心相融,天山脚下的民族团结之花定会开得愈发绚烂。(杨露露)

编辑:张龙(小)审核 :范昭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