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
“青春没有售价,轮椅直达拉萨”“家人们谁懂啊,坐电动轮椅通勤太香了”……近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年轻人坐着电动轮椅出行的视频刷爆网络。视频中,年轻人操控着电动轮椅,成群结队地穿梭于马路、景区、商场甚至写字楼间。画面中的电动轮椅移动起来灵活自如,到了工位上有的轮椅不仅能实现自动折叠,还能一键放倒成为移动式沙发。
提起轮椅,相信很多人们都不陌生。顾名思义,轮椅就是装有轮子可以帮助替代行走的椅子。近年来,轮椅也越来越常见,在伤员、病员、残疾人居家康复、周转运输、就诊、外出活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轮椅既满足了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需求,也方便了家属移动和照顾病员。尤其是随着电动轮椅越来越“时髦”,让病员有了更多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再加上电动轮椅“不限号、不用戴头盔、不用上牌照”,可行、可坐、可躺,也受到了很多青年人的“青睐”。
当然,就如硬币都有正反面一样,青年人乘坐电动轮椅上班也有着诸多弊端。比如,电动轮椅速度较慢,与青年人赶时间上班的紧张节奏显得节节不入,集中上路也会挤用有限的公共资源。另一方面,电动轮椅过沟过槛的能力有限,也让其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这不是无稽之谈,先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位老大爷在没有家属的陪同下开着电动轮椅在马路上行驶并闯黄灯,过路口时正好处于一辆正在转弯轿车的视野盲区,轿车径直撞向了轮椅,大爷连人带轮椅被轿车顶出两米,脸部朝下重重摔向地面。
即便存在着安全隐患,但电动轮椅由于可以进办公楼、商场、食堂、医院、高校,还可以直接开回家充电,再也不用找充电桩,桩桩件件都让其“受到了宠爱”。从法律方面来看,因为电动轮椅不属于交通工具,故而交警不能按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对它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在管理电动轮椅方面也存在着盲区。事实上,电动轮椅一般也只适用于室内、庭院等环境的短途代步,是不能够开上路的。即便残疾人开机动轮椅车上路,也需要到交管部门登记。从这个角度来说,相关法律法规也应尽快予以完善。
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电动轮椅之所以在青年人中越来越流行,与很多因素有着千丝万缕般的关系。比如,部分城市电动车限行政策下,电动轮椅成为无奈中的选择。但总体而言,不分青红皂白,青年人一窝蜂选择乘坐电动轮椅实在不理智。当然,发现问题固然重要,解决问题无疑更为根本。我们要看到电动轮椅出行引发的系列问题,同时也应解决其背后蕴含的深层诱因。比如,完善道路配套设施,更好满足市民日常通勤需求,就值得我们关注。只有多方行动起来,才能真正解决这一乱象。
本期编辑:侯薇
初审: 侯薇 复审: 韩方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