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很多人可能都听过这句民间谚语;但在现实中,很多夫妻都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另一个版本的答卷。在池州,面对丈夫瘫痪、家庭陷入困顿的艰难处境,时年30岁的殷丽丽以柔弱之躯,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对丈夫不离不弃,十年如一日精心照料,用爱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撑起了一片晴空。
默默陪伴,耐心开导丈夫
2008年,22岁的殷丽丽与来自宣城的小伙孙治国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孩子的出生给小家庭带来了很多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击碎了这份宁静与美好。2016年3月26日,孙治国像往常一样驾车上夜班,途经一段沙石子路段时,他急转弯刹车导致车辆打滑瞬间爆胎,方向失控的小汽车狠狠撞到树上。孙治国从昏迷中苏醒后,身体已遭受重创:脊椎第七节断裂,脊髓完全性断裂,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绝境。30多万元的医疗费,大部分都是借来的。“他曾经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但这之后,他变得不爱说话。”殷丽丽说,孙治国出院后心情一直很低落。面对沮丧的丈夫,她一直默默陪伴,耐心开导。
孙治国出事后,家里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且背负了不少外债。“治疗费用大都是向亲戚朋友们借的,更别提系统的康复治疗了。”回想起当初,孙治国满是无奈。目前他的身体状况恢复得并不好:两只胳膊仅恢复了五六成功能,手指除了右手大拇指较为灵活外,其余手指虽能活动却毫无抓握能力,“手机放在我面前,我都拿不起来。”
殷丽丽抱着丈夫上下轮椅。
妻子成了顶梁柱
殷丽丽默默承担起家里的一切。她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一边忙农活,还要操心孩子的学业。如今,女儿上了高中,夫妻俩也想去陪读,但现实状况不允许。“好在镇政府给我安排了一份巡护员的工作,不耽误我照顾他。真的很感激。”
殷丽丽介绍,前几年,贵池区殷汇镇相关领导获悉她家的变故后,多方协调为其安排了禁捕巡护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能有1500元的收入,现在加上各种政策贴补,家庭每月收入达到三千多元。村里领导也积极联系社会捐助,帮他们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但丈夫每个月所需的药物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殷丽丽来说,比经济重压更磨人的,是日复一日的照料。孙治国起初尿路感染严重,引发肾积水,甚至一度病危。那些日子,殷丽丽每天都生活在担惊受怕中。更让孙治国感到愧疚的是,殷丽丽要定时为他更换导尿管,哪怕是在半夜,也要起床更换,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6年。
车祸发生后,孙治国被送往医院治疗。
“从来没想过放弃”
后来,为了让妻子能轻松一些,孙治国决定去做膀胱造瘘手术。“医生当时不建议我们做,但每天看着小丽这样照顾我实在辛苦,我还是坚持做了。”孙治国说,手术后,自己的膀胱越来越差了,“但能让她晚上睡个好觉,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长期高强度的劳累让殷丽丽患上了腰肌劳损。“我150多斤,她110斤,每天她都得连人带轮椅地把我搬来搬去,很累人。”孙治国说。2023年,池州市残联主动伸出援手,在其家中安装了吊机,才让殷丽丽的负担减轻了一些。
如今,妻子殷丽丽就是孙治国唯一的精神支柱。“他的父母都不在了,就我一个人在他身边。”提及未来,殷丽丽表示也没有太多规划,“这么多年虽然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从来没想过放弃。没出事之前,他就一直对我很好,未来,我们就这样慢慢过吧。”
胡甜甜 大皖新闻记者 朱春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