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大棚会“算法” 不再“凭感觉”

来源:头条 浏览:4次 时间:2025-09-23

本报记者 陈宝云

9月22日清晨,记者走进平泉市卧龙镇的承德宸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香菇种植基地,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掀开棚膜,饱满的香菇簇拥在菌棒上,工人们穿梭其间,采摘、分拣,浓浓的菌香扑面而来。

“3号棚温度稍高,远程调一下卷帘。”基地办公室内,公司总经理高文秀指尖轻触手机屏幕,远处大棚的自动卷帘机便缓缓启动。不过五分钟,屏幕上的温度数据回落至适宜区间。这是智慧种植系统带来的“精准魔法”,如今的大棚管理,正在告别过去“凭感觉”的日子。

“以前近200座大棚全靠技术员‘逛棚’,闷了才知二氧化碳浓度高缺氧了,皮肤觉得湿润便暂缓喷水。”高文秀说。

为解决时常出现的品质不稳定、产量波动大的问题,高文秀四处考察,给大棚陆续配备了温度、湿度、光照等自动化设备,实现了远程监测与初步调控。

“这些数据分属不同系统,需逐个查看、分别操作,无法形成协同管理,离真正的‘智慧种植’还有差距。”高文秀说。

去年,河北平普科技有限公司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基地,实现了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与自动调控,大幅减少人工干预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

走进出菌棚,棚中央悬挂着一个手掌大小的传感器,可全天候收集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将各项数据整合到同一平台,不仅能实时监测,还能实现自动调控。

“我们在物联网终端植入了专门的算法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历年香菇生长数据,精准构建出香菇生长的最优环境参数体系,能模拟并量化其生长过程,结合实时气象数据,为种植提供精准指导。”平普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栾德刚说。

今年,当地遭遇高温和持续降雨天气,但宸美农业的香菇产量未受影响,优质菇出菇率最高达到80%。

从“传统种菇”到“科技种菇”,物联网、大数据正在为产业注入新动能。目前,平泉食用菌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实现产值67亿元,其中香菇产值达47亿元,鲜香菇年出口量占全国四成。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