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刘礼雄。受访者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洁
通讯员徐晗
“快看,这就是最近很火的‘商小骆’!”近日,在第一届南京审计大学文体联赛上,一个可爱的小骆驼吉祥物萌翻全场。它的设计者是南审商学院辅导员刘礼雄。除了“商小骆”,此前他还专门为润园书院量身打造出集审计文化、书法和戏曲文化为一身的吉祥物大熊猫“圆润”。2022年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雕塑系硕士毕业后,刘礼雄入职南审成为一名专职辅导员。不仅会剪纸、书法、国画,还会雕塑,拥有这样一个辅导员是什么体验?
一手拿审计的书,另一只手比出1的动作,穿着西装目视前方,一身正气……这是刘礼雄创作的雕像——中国红色审计先驱阮啸仙。在学生眼里,刘礼雄的办公室更像是一间艺术工作室。工作之余,他喜欢在这里埋头做雕塑,大家也总爱趁这会来找他“侃大山”。“做衣服纹理要注意疏密变化、虚实结合、有松有紧,只突出一个视觉中心。这就像一个人如果每天都紧紧巴巴,每个地方都想做到面面俱到,是很难受的。学习同样如此,精力不够的时候,可以专注专业课,适当降低其他事情的标准。”在和老师交流的一言一语中,同学们心中的烦闷似乎减轻了不少。
在刘礼雄看来,自己先把这些道理教给学生,不强求他们立马能理解,希望某一句话在未来某一天能对学生起作用。“就像雕塑往往会保留过程的痕迹,每一刀都在最终作品中可见。”他说,教育也是如此,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印记。
曾经有一位准毕业生找到刘礼雄,说自己有点偏科,专业课数学怎么都学不好,同时家里又希望他考研、考公时也兼顾找工作,他感到很焦虑。刘礼雄没有空讲大道理,而是讲起自己学画的经历:“画素描总会遇到瓶颈期,怎么画都不满意。这时候不要着急,再多积累一点、坚持一下,可能只是换了一支笔,想通了一个小知识点,就突破了。”这份来自“过来人”的共情,让学生紧张的情绪平复下来,专心投入眼前的学习中。
从小梦想成为教师的刘礼雄,在师范类美术专业中练就“样样都要学”的本领——剪纸、书法、国画、雕塑,无所不涉。他认为美术教学中运用的“长期作业训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工作中,他将这一美育经验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
对于“艺术赋能思政”的新模式,学生们非常乐意接受。南审2021级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学生王艺璇说:“刘老师带领大家打造特色支部,组织过篆刻、剪纸、廉洁书画展等一系列‘艺术党课’,把党史学习和精神领悟融入动手实践中。大家都特别愿意参与,思政教育变得生动有趣。”
“拥有一位会做雕塑的辅导员是很奇妙的体验!我对刘老师创作阮啸仙的那段时间记忆犹新,白天黑夜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南审2022级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吕帆最爱看的就是刘礼雄的朋友圈,“老师的朋友圈经常随机‘掉落’他创作的作品,就跟开盲盒一样,特别让人期待。”
“雕塑创作需兼顾‘破’与‘立’的辩证法则,是减法与加法的交响,是倾听材料特性、选材塑形。辅导员工作则是在权威与共情间灵活切换,既要破除学生‘我不行’的自我设限,也要构建‘我可以’的认知框架,更是要读懂学生本质,因材施教。”刘礼雄说,艺术创作讲究留白成韵,常留“残缺美”、追求“未完成”,育人也是这样,埋下一颗种子,静待发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