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鄂州辅警李超因其独特的指挥风格走红网络。晨曦微露,杨湾街口,他已在斑马线上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他那被专业人士评价为“不规范”的手势,配合“口不停言、手不停挥、脚不停跑”的“陀螺”式工作状态,在斑马线上坚守近十年,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这位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的辅警,用他的“非标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服务精神。
“不规范”的表象下,是超越规范的职业热忱。李超的指挥手势,在支队长看来并不标准,然而,群众对此的接纳程度却很高。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标准化的手势是一种普适性的沟通语言,而李超那套快速、高频甚至有些“滑稽”的动作,则是为杨湾路口这个特定“语境”量身定制的“方言”。它充满了动态的即时反应与急切沟通的用心。当他在暴雨中如钉子般坚守两小时,当他在高温下衣衫结出盐渍,这种源于热忱的“不规范”,便超越了形式的桎梏,转化为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服务精神。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刻板的动作标准,而是那份真诚服务的初心。公众所回应的,正是这份毫无保留、倾情投入的赤子之心。这提醒我们,任何工作的评价标准,最终都应当回到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这个根本上来。
“陀螺”般的坚守之中,是“把人护在身后”的责任担当。李超总结的指挥哲学简单而有力:要将行人护在自己身后。这句话,是他所有行动的注脚。他那下意识地用身体在行人与来车之间构筑“安全屏障”的动作,被无数人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这份担当,让他的工作从单纯的交通疏导,升华为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守护。市民特地摇下车窗道一声“辛苦了”,学生家长在暴雨中想为他撑起一把伞,这些自发的互动,构成了对他工作价值最生动的肯定。在那一刻,他不再是冰冷的规则执行者,而是这座城市有温度、可感可知的“安全守护神”。
全网点赞的共鸣深处,是对“干一行爱一行”工匠精神的时代呼唤。在有人劝他“不必如此较真”时,李超选择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清楚地知道,工作的价值无法完全用金钱衡量。这种在平凡岗位上寻找到价值与舞台,并为之“暴走”、为之“话痨”的状态,恰恰是这个时代所珍视的工匠精神的鲜活体现。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珍视的职业品质。
“陀螺哥”的故事让我们领悟,真正的规范,其灵魂在于对职责的敬畏、对群众安全的负责,而非动作外形的刻板统一。他的“不规范”手势,恰恰规范出了交通的顺畅和城市的温度。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施玲(武汉江夏区“青苹果”网评团队)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丁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