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的B超室门口经常给人一种“乱”的感觉:有人着急等待,有人低头刷手机,有人催促医护人员,还有人因为过号而烦躁。作为在导诊台工作的护士,笔者认为,这不是因为哪个具体的地方出了问题,而是环节因素累积的结果。本文从导诊的角度,为大家揭秘B超室门口为何会“乱”,以增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配合,让患者获得更流畅的就医体验。
一、患者结构复杂,需求差异大
B超室门口“热闹非凡”,可以看到孕妇紧盯手里的孕周表,体检大军悠闲刷着手机,老人们手里攥着挂号本,小宝宝们则忽然哭闹。在B超室门口等待的患者年龄跨度大,从蹒跚学步的孩子到拄拐杖的老人,行动能力和情绪反应完全不同,候诊节奏也各异。再加上受检者大多对检查准备流程不熟悉——有人忘记空腹,有人没憋尿,还有人把影像资料落在家里——每次导诊都像在解谜,导诊护士一边核对病历,一边耐心解释。最终,B超室门口变成“闹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而导诊护士成了维持秩序的“指挥官”,需要努力让这个“市场”不混乱。
二、预约与过号管理不够直观
B超室门口“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预约与过号机制不够直观。目前所有患者都只能依靠“当天登记、当天排队”的方式完成检查。这就导致部分患者习惯早到占位,甚至反复询问导诊护士或挤在门口等候,本应有序的就诊环境被打乱。
过号处理是最容易引起混乱的环节。不少人认为“过号就是再等一下”,实际上不同患者过号的后果差异很大。孕妇如果错过了关键检查窗口,可能需要重新排期,影响孕检进度;心脏、肝胆等疾病复查患者,如果因过号延误检查,可能会影响疾病评估和治疗调整。对于导诊护士来说,每天都要在耐心解释患者过号后的处理方式与安抚患者情绪之间找到平衡。部分患者容易急躁,甚至会出现争执,导致门口秩序进一步混乱。
另外,医院的屏幕显示和实际叫号之间会有延迟,就算有喊号屏,部分患者也容易因没及时注意到信息而产生误会、情绪激动。因此,B超室门口的“乱”,是由多重复杂的因素作用形成,不是单方面的患者无序。
三、空间与环境因素的限制
物理环境也是B超室门口看起来“乱”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医院的B超室面积有限,候诊区空间狭窄、座位有限,无法完全满足高峰时段的就诊需求,患者不得不站立等待,排队等待的时间久了,自然会产生焦躁情绪,再加上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等人群不宜久站,排队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整体环境就显得更为混乱。
灯光、指示标识以及导向系统也会直接影响秩序感。门口指示不清或信息缺失,容易让患者不清楚检查顺序或分诊流程,需要反复询问导诊护士,增加了人流集中点的“拥挤感”。尤其是对于孕妇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如果没有明显的通道和等候指引,会产生安全隐患。即使有电子屏幕显示叫号信息,屏幕位置过高或字体过小,也可能让人误解“没轮到我”,进而自行靠近或插队,增加混乱的程度。
四、导诊工作压力大,但默默守护秩序
最后,B超室门口的“乱”,也与导诊工作负荷量息息相关。导诊护士需要核对就诊者的信息预约情况,了解做检查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安抚躁动的患者、处理突发情况(如孕妇临产、老年患者晕倒等)。导诊护士每天不停地维持秩序、阐述就诊流程,还需要协调医护,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
不少人认为导诊就是“登记、叫号”,其实,导诊护士每天都在处理一个个鲜活的、会“变”的“时间与人”错位的问题,他们会及时判断、随机应变。因此,期盼患者对医院多一些体谅,B超室门口“乱”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是医院当天人流量大的表现。要让B超室门口更加有序,医院要提前做好预案,患者也可以提前了解B超注意事项,遵照时间顺序就诊,保持耐心。如此,B超室门口将会更加有序,群众就诊体验将会更顺心。
总而言之,B超室门口“乱”,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复杂患者群体、预约管理迟滞、环境制约、导诊工作负荷量大的综合结果。了解这些因素,患者也能更积极地配合医院工作,导诊护士的工作也能更加顺利。
?苏银秀 桂林市灵川县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