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王都安)在贵州省金沙县西洛街道香榭豪庭小区门口,编号52071110的福彩销售点,每天清晨都会亮起温暖的灯光。22岁的店主吴飞仔细擦拭着门口的黑板,写下“小店内置空调/提供茶水、休息”,这块黑板不仅是服务告示,更像是一封写给整个社区的邀请函。
            
从春晖社到福彩店:公益初心的延续
2021年,吴飞考入贵州轻工职业学院,第一时间加入以支教、助残、扶老、济困为宗旨的春晖社,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印象中比较深刻的是:同寝室一位残疾同学的贫困补助金被骗,吴飞不仅帮忙报警,还通过春晖社发起捐款,帮同学渡过难关。这让他深切体会到公益的力量,并在心中埋下了公益的种子。
2023年7月毕业回到老家金沙后,面对就业难题,他选择开办福彩销售点。“在我看来,福利彩票本身是一项能倡导全民参与的公益事业,能实现自己的公益理想还能维持生计。”这是他选择这份事业的初衷。
创业初期的冷清超出预期,整整一个月店里顾客寥寥。吴飞不断思考:人们不愿走进彩票店,或许是氛围太过功利,缺少社区温度。
一杯茶水的温度:打造社区温暖空间
改变,始于一杯免费茶水。
吴飞撤掉部分彩票桌,换上休闲椅,添置充电插座,张贴WiFi密码,摆放饮水机……将购彩环境打造成同时能休憩的场所。装修工人老李成了第一个来接开水的人,接着,快递员奔波间隙来歇脚,七十岁的陈奶奶带着老姐妹来避暑,“小伙子,你这儿凉快”,陈奶奶的话道破了这个空间对社区的意义。
            
渐渐地,人们在这里停留、交谈,话题从天气、菜价到孩子学业、生活琐事。彩票机仍在运作,但店里更多的是茶水香气、闲聊人声和阵阵笑声,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空间。当陈奶奶笑着买张彩票“当付茶钱”时,吴飞意识到,基于情感认同的新型社区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微信连接邻里:构建社区信息枢纽
吴飞的创新不止于实体空间。他创建的“香榭彩票”微信群,从最初单纯发布彩票信息的工具,逐渐转变为活跃的社区信息交换平台。在这个近300人的群里,水电工需求、临时工招聘、宝妈亲子活动组织等社区需求在此交汇对接。
线上线下形成奇妙共振:线上发起的需求,能在线下小店完成对接;线下建立的信任,又巩固了线上的连接。一位装修公司的阿姨,既是店里常客,又通过小店社交网络对接潜在客户,既拓展了业务,也为吴飞带来新的社区客源。如今,这家福彩站不再是孤立的销售点,而是成为社区邻里间的连接枢纽。
“福彩+”与个性化服务:深耕社区公益
彩票店内的“公益文化角”,是吴飞践行福彩公益理念的窗口。展板上清晰展示着福彩公益金资助的本地项目,让抽象的公益变得可视可感,既让居民了解福彩的公益属性,也拓展了福彩在社区的影响力。
吴飞还积极探索“福彩+”模式,与周边宵夜店合作摆放宣传资料,在房地产销售中心设立“福彩公益角”,通过免费茶水等服务,将福彩公益属性与社区便民服务深度融合,让彩票站从社区商业参与者升级为社区公共生活共建者。
            
此外,吴飞还为常客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用心记住他们的购彩偏好、生日等信息,在特殊日子送上祝福。这份心意打动了不少人,湖南籍的余先生宁愿驱车七八公里,也要绕路来他的店里,还主动介绍同事朋友前来。
社区“公共客厅”:公益为民的生动实践
2024年夏天,在西洛街道开米厂的重庆人老李,在吴飞的彩票店幸运中奖。兑奖后,老李坚持送来一袋自家产的新米,“在你这儿休息两个月,省下的茶水钱都不止这些。”朴实的话语满是感激。还有每天坐公交来的退休老人,“别处的彩票店只谈输赢,你这儿有人情味。”老人喜欢坐在角落看书、选号,偶尔给年轻人讲本地历史,为小店增添了书卷气。
如今,这家彩票店日均人流量过百,月销售额稳定。但最让吴飞欣慰的,是这里成为了社区信息枢纽,成了邻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客厅”。
吴飞在茶桶前续水,望着满室温馨景象,墙上“福利彩票,公益为民”的标语格外醒目。在这里,公益不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温暖互动,是一位青年福彩人用初心和创新,为社区书写的美好篇章。
一审:聂洪艳
二审:李莉丹
三审:段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