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寻找我身边的温暖|潍坊诸城管兰兰:八年走遍千村,暖万名老人心

来源:头条 浏览:2次 时间:2025-10-2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佳潼

在潍坊诸城,提起管兰兰,许多老人都会笑眯眯地说:“那是俺闺女。”虽无血缘,却胜似亲人。八年来,这位潍坊市政协委员、诸城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理事长,带领上万名志愿者走遍全市1200多个村庄,将温暖送进一个个孤独老人的心里。

这份善意的坚守,要回溯到2017年的一次山区之行。管兰兰回忆:“当时和朋友去山里采摘,看到一些孩子和老人在家孤单无依,那种眼神让我心里特别难受。”于是,她自费买上米面油,邀上朋友前去帮扶,就此踏上了公益之路。

随着帮扶对象越来越多,管兰兰意识到,仅凭个人热情远远不够。她开始组建团队,打算系统地组织助老活动。2019年,为提升助老服务的专业性,她将团队升级注册为“诸城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引入“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推动公益服务走向专业化、规范化。

10月17日上午,记者跟随管兰兰开始了她的例行走访。第一站来到了刘金红老人家里。老人家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但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老人的儿子是一名志愿者,五年前,因胰腺癌离世,临终前最放不下的就是年迈的父母。“他跟我说:‘兰兰,一定要替我照顾好爹娘。’”管兰兰回忆说,这个承诺她一直铭记在心。五年来,每月至少一次的上门探望从未间断,陪老人聊天,帮忙做家务,逢年过节更是必到。

随后,记者来到79岁的李玉兰家。一见到管兰兰,老人就热情地把她拉进屋里,端出水果和点心。“前两天刚来过,今天又来啦!别再拿东西了!”李玉兰大姨说,“兰兰照顾我们这么多年,早就是‘亲闺女’了。”

在诸城乡村,像这样亲切喊她“闺女”的老人还有很多。69岁的王海从2018年接受帮扶至今,说起管兰兰这个人王海不停夸赞:“兰兰比亲闺女还亲,不仅送米送面,更重要的是常来陪我们说心里话。”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管兰兰能准确说出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惯与健康状况。“李玉兰大姨胃不好,平时不出门;魏爷爷说话不太利索;杨大爷老两口都有高血压……”这些点滴,她都一一记在心上。

除了物质支持,她更注重精神陪伴。很多独居老人不看电视,不知天气变化。每逢降温下雨,她总会提前打电话提醒。她还定期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剪发、剪指甲、打扫卫生。

“有时我们一去,老人正在扒玉米,我们就一边帮忙一边聊天,他们特别开心。”管兰兰说,“有老人直接跟我说:‘你别带东西,来陪我说说话就行。’”

96岁的老红军魏爷爷是管兰兰长期陪伴的对象。他不缺物资,缺的是说话的人。管兰兰常带小学生志愿者去听他讲抗战故事。“他从入伍讲到退役,孩子们听得入迷,他也讲得起劲。这对孩子是教育,对老人是慰藉。”每次讲完,魏爷爷总会流泪—那是深藏心底的回忆,也是情感的释放。

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提供帮助,管兰兰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这个习惯源于一位受助老人的经历。“有一次,一位独居老人深夜突发疾病,幸亏及时联系上了我。”从此,她的手机再也没有关过机,“万一老人晚上有急事,能第一时间找到我”。

截至目前,阳光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已累计筹集社会资金超过3400多万元,帮扶超过15万人次,服务覆盖助老、助残、助学、助困、助医五大领域。

管兰兰的丈夫黄海龙说,自从她投身公益,陪家人的时间少了,常常晚上十点才到家,“但我们全家都支持她,因为她做的事,有意义。”

谈及未来,管兰兰说:“我想继续把互助养老做下去,把精神陪伴做得更深入。公益不是施舍,是传递希望。”

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目前,该中心的志愿者已超过一万人,服务覆盖诸城1200多个村庄。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