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在石家庄,有一家“晴朗文艺书店”,它是无数诗词爱好者心中的“精神驿站”。店主李树冬,是怀揣文学梦的诗人,也是深耕俄语文学的翻译家,更是“小众文化”的守护者,他将对诗词的热爱融入这家书店。

贰 “晴朗”是李树冬的笔名。出生于冀中农村的他,曾因家庭变故而变得内向忧郁。初三那年,他借文学寻得慰藉,“有日有月,是对明媚心情的期许,也是对开朗生活的追求”。书店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叁 1992年李树冬赴俄罗斯从事外贸翻译,八年时光里,他喜欢逛当地书店。回国后做编辑的十年,心里始终惦念着一间摆满书籍的小角落。2012年他先在网上搭起书摊,2015年“晴朗文艺书店”终于落地,满架的诗集与他翻译的俄文著作中,藏着他对文学和俄语文化的热爱。

肆 书店里藏着不少“惊喜”,李树冬翻译的曼德尔施塔姆、丽斯年斯卡娅的作品,还有他获奖的诗集,整齐地摆在书架上。常有外地诗人来石家庄,特意来书店“打卡”。附近医院的患者家属时常会买本书,给卧病在床的亲人解闷。

伍 “现在卖书难,尤其是诗集。”李树冬坦言,书店刚起步时,线上网店零星接单,收入微薄。但他从没想过放弃这“小众路线”,他说:“教辅书利润高,但不是我想要的。我想给真正爱诗的人,留一个能找到好书的地方。”

陆 “让书店好好活下去,让诗集成为爱书人的精神慰藉,守着这方小天地读书、会友、做翻译。”他每天整理书架、打包订单,周六得空就办“诗人沙龙”聊诗、谈创作。书店虽小,却满是文学味。他手绘的“爱书喵”,画中小猫秉烛夜读,正是他理想生活的化身。

柒 李树冬最看重“诗人”二字,认为诗人从不是异于常人的存在,不过是用敏锐笔触记录生活、传递共情。他也常以“借诗取暖”题词,希望诗歌能抚平焦虑,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捌 “唯有倾注情感与才华,才能接住文字里的精神重量”。李树冬只求带着真心做事,作品好坏交由读者评说。给读者推荐书籍时,他会优先分享自己的诗集,说那是“我手写我心”,藏着自己的人生故事与思考。

玖 谈及未来,李树冬希望书店能有更宽敞的空间,摆下那些没处安放的旧书,再办些图书分享会、诗人讲座,让“小众文艺”的初心一直延续下去。同时,笔耕不辍地写自己的诗,让文学热爱在时光里稳稳扎根、慢慢生长。
九个瞬间 一城烟火
世界辽阔,敏感的人总能温暖彼此。在不动声色的拍摄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河流一样奔涌进镜头,直击心灵。“9张”栏目,用图片记录身边事、身边人。
第82期
栏目主持:焦策
文字/摄影:尚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