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24日讯家乡,是生命的起点,也是情感的归处。为引导同学们深入认识脚下这片土地,近日,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组依托课本必修上第四单元,精心策划了“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实践活动。同学们以手抄报为媒介,记录乡风民俗,探寻文化根脉,用青春的笔触,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文化寻根之旅。
课堂延伸:从书本走向田野
本次实践活动将语文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相连。单元导语中“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的深情呼唤,化为了同学们探寻家乡的行动指南。他们或独自深入,或小组协作,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实地走访、采访长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沉浸式地体验和调研家乡的文化风貌。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在这次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提升。这不仅是一次作业,更是一次将知识转化为体验和见解的生动历程。
方寸之间:绘就家乡文化斑斓图景
一方手抄报,容纳的是同学们对家乡的无限深情与重新发现。在同学们的笔下,家乡的文化变得具体而鲜活。
风景与传说交织
济南大明湖的潋滟波光与“夏雨荷”的浪漫传说相映成趣,为湖光山色增添了人文的温度。
技艺与乡音回响
粗犷豪放的“莱芜梆子”唱腔,展现了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巧夺天工的“莱芜锡雕”工艺,则诉说着匠人精神的坚守与传承。
风物与日常相伴
寻常的“莱芜葱姜蒜”,被同学们挖掘出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所承载的农耕文化与经济价值。
校园与记忆同行
更有同学将目光投向共同的“家园”——莱芜一中,记录下这片校园的变迁与育人的故事,表达了对身边文化的深切关注。


这些作品题材多元,视角独特,充分展现了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家乡文化的深度思考。
成果展示:文化墙上流淌的家乡记忆
假期结束后,高一语文组对提交的作品进行了认真评审,各班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对同学们的辛勤付出与创新精神予以表彰。
为使这些宝贵的实践成果与全校师生共享,各级部特别选取了部分优秀手抄报,打造了一面独具特色的“家乡文化生活”主题文化墙。如今,这面文化墙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师生驻足品评。透过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作品,我们仿佛能触摸到家乡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彩。

情感归宿:在探寻中增进文化认同
“家乡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这次活动,让课本上的这句话变成了同学们真切的感受。通过亲身的探寻与记录,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更在回溯与发现中,找到了情感的依托与文化的归属感。
这是一次语文学习的实践,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大家坚信,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越深,文化根基就越牢固,前行的步伐也就越发坚定。期待同学们带着这份对家乡的深情与理解,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也记得更清。(通讯员 王超 邹乐)
鲁网济东频道热线:0531-76122110
责任编辑:孟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