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0月21日,“面向国际的电影叙事与传播”研讨会在京举行。
与会者表示,在全球文化格局重塑、媒介形态多元化的当下,中国电影的国际表达面临文化战略与政策规划的系统性提升的需求。电影创作者要将创作生产、市场开拓、人文交流纳入中国叙事中,以社会进步与文化文明塑造“中国场景”,以组织体系完善构建“电影图景”,在对话与互鉴的“交流愿景”中形成新的传播格局与文化共识。
会议提出,中国电影应实现“造船出海”,转向全链条的国际化布局,在全球竞争中形成可持续、可扩展的中国电影产业生态。中国电影的“世界性影响力”需要实现系统性布局、建立自主网络及长期产业机制。
与会专家表示,在传播途径上,应建立常态化的海外激励机制,设计“国家电影节路线”,形成制度性推动。电影节已成为全球电影文化的缩影,要把中国电影纳入全球文化艺术体系中去思考,形成更深层次的影响。同时,平台崛起亦将成为电影“走出去”的关键渠道,应借鉴微短剧出海等新路径开拓的重要经验。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会议提出,在创作层面,中国电影要以情感与精神层面的沟通实现真正的国际叙事转化,穿透语言、文化市场壁垒,以工业化品质和世界表达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与会专家提出了制片与发行双轮驱动的模式,以企业的全球产业布局与国家的经济战略协同,构建自有的国际传播体系;落实到具体的制片、合拍的实践层面,在发掘中国文化及区域性文化的相同根脉之外,也应注重“文化翻译”的深层问题,实现对电影精神与文化语境的精准转译。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艺术》杂志社、《世界电影》杂志社承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