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医在身边|打耳洞的风险要警惕,确保安全变美应注意这几点

来源:头条 浏览:0次 时间:2025-10-1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潘峰

打耳洞有哪些风险,又该怎么规避?本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在身边”栏目邀请烟台山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为市民详细科普。专家提醒,若处理不当或护理不周,可能引发耳廓软骨膜炎、瘢痕疙瘩,甚至带来软骨坏死、耳廓畸形等严重后果。

近日,25岁的林女士在耳廓上方软骨处打了个耳洞。佩戴金属饰品两天后,出现了耳廓红肿疼痛并伴有左侧面部及耳后放射痛。此后,她前往烟台山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医生发现这是打耳洞后引发的感染,经过三天的规范化抗感染治疗,林女士病情逐渐好转。

为避免类似情况,确保安全变美,耳鼻咽喉科专家建议:首先,打耳洞要选择正规机构。选择专业的穿孔工作室或医院的美容科、皮肤科,医院能提供医疗级的无菌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在饰品店、商场柜台或地摊使用“耳钉枪”操作,因其利用钝力穿刺,易造成组织损伤,且器械消毒难以彻底。

其次,穿孔位置至关重要。最安全的位置是耳垂中央,此处组织柔软、血管较少,易于恢复。而耳廓软骨部位风险极高,极易引发难以控制的软骨膜炎,一旦感染可能造成永久性耳廓畸形。

另外,饰品材质需安全。初期应选择生物相容性高的材质,如医用级钛合金、外科钢或高纯度铌,以显著降低过敏反应。避免立即佩戴银、非足金或普通合金的饰品。

择时穿孔利于恢复。应避开夏季和冬季。春、秋季气候适宜,是理想选择,但是仍要尽量避免游泳、演出等需要接触不洁水或大量灰尘的活动。

后期护理也是重中之重。需保持清洁干燥,接触耳洞前用肥皂彻底洗手,使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棉签轻柔清洁耳洞前后,并用无菌棉签拭干。避免频繁转动耳钉,睡眠时尽量仰卧,以防压迫。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烟酒及辛辣食物。并将长发束起,以减少细菌接触。

识别异常及时就医。轻微红肿、触痛及少量淋巴液分泌属正常现象,通常一周内便可缓解。若出现持续剧痛、异常肿胀、流脓、恶臭或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属感染迹象,切勿自行涂抹药膏,以防堵塞创口,更不可擅自取出耳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