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及时语|保时捷女销冠被AI合成不雅视频,数字时代的名誉保卫战没有任何人是旁观者

来源:头条 浏览:0次 时间:2025-10-11

大皖新闻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对造谣者正式宣战!”10月10日,在青岛保时捷中心工作的牟女士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这样一则“宣战书”,就自己遭遇AI恶意合成不雅视频一事公开维权。

此前报道显示,牟女士曾于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卖出170台保时捷,两次成为保时捷年度销冠。今年9月她再度成为保时捷月度销冠,登上热搜第一。而这些恶意合成的不雅视频,正试图将牟女士的成功归因于“性资源”而非实力。

今年来,关于AI合成不雅视频的维权事件不只牟女士一例。2025年3月,一公司职员徐伟因暗恋同事李女士遭拒后心生怨恨,用AI换脸技术制作不雅视频报复,并上传非法网站牟利,李女士发现后报案,徐伟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年8个月,公司也将其开除。7月,明星薛凯琪的工作室发布声明,指出有32个跨平台账号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其形象,制作并传播低俗虚假视频,部分内容还被冠以诱导性标题进行推广,薛凯琪也在访谈中明确表示要用法律维权到底。8月,台球运动员王思诺公开发布视频,表示自己正深陷恶意AI造“黄谣”风波,有人利用人工智能伪造她的淫秽视频并肆意传播,已委托律师开展证据保全工作,并正式启动法律程序维权。

一则则案例说明,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公众人物,都可能成为AI换脸技术滥用的受害者。造谣者凭借几张照片、几段视频,就能用AI工具批量生产足以乱真的虚假内容,以极低成本实施名誉侵害。更可怕的是,这些伪造内容可以通过社交平台病毒式传播,配合电话轰炸、骚扰信息等网络暴力,对受害者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这类事件犯罪成本之低,影响之大,应当引起公众高度重视,在这一个个案例背后,任何人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可能成为当事人。

同时,在这场名誉保卫战中,我们也看到了维权意识的觉醒。牟女士等受害者并没有选择沉默,第一时间进行证据保全和公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委托专业律师团队,同时公开悬赏征集线索。这种坚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的态度,与薛凯琪“我的脸不是给你们这样用的”坚定立场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对AI造谣的零容忍防线。

然而,个体的勇敢需要制度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法律对AI伪造行为的规制仍显滞后。虽然《民法典》明确保护公民肖像权、名誉权,《网络安全法》禁止传播违法信息,《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也明确规定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添加显著标识,为溯源取证提供法律依据。但对于利用AI技术实施侵权的行为,缺乏具有足够威慑力的专门条款,立法机关应加快出台针对AI恶意伪造等行为的专门法规,明确制作、传播虚假内容的法律责任。

此外,各大平台方须承担起内容审核的主体责任,完善审核机制,运用技术手段识别、拦截恶意伪造内容;公众也需提升媒介素养,对可疑内容保持警惕,更不应该成为传播伪造视频的帮凶。

牟女士的“宣战”是个体对抗技术滥用的勇敢之举,更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迫切呼唤。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权益保护,如何让法律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如何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给出答案,数字时代的名誉保卫战没有任何人是旁观者。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编辑 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