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午后
长春“春京西”已是人潮涌动
一家人在复古红墙前取景
孩童追着辽金巡游的NPC
转角的乐声与市集叫卖声交织成热闹的交响
……
这个凝固了自1907年“怀德街”以来长春从铁路附属地到现代都市的百年成长轨迹的街区
在国庆、中秋假期
正以历史与现代碰撞的活力
给出"何以火遍全国"的生动答案
老街区里的鲜活气息
“刚和辽金巡游的NPC合完影,转身就和舞者相遇,这体验太好玩儿了!”来自哈尔滨的游客李女士笑着说道。在这里,午后的时光被一个个丰富又有趣的画面切割成精彩片段,这边舞台上歌手唱着吉林的歌,与游客分享快乐;那边打卡拍照在游客已经排起了队,准备拍出“朋友圈大片”;不远处店铺开售就秒空的董宇辉长春限定款“显眼包”正被游客试背……
随着时间的流逝,DJ表演、春京西·中秋游园会和京喜live秀一个接一个上演,“逛不完,看不完!”成了大家嘴里说得最多的话。小朋友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大人们合着气氛嗨起来,这个新的老街区里充满了鲜活的生机!
逛累了,玩饿了,那就上后备厢市集看看,这里超多手作美食、创意饮品、小众好物在向你招手!有后备厢市集怎么能缺少理想市集呢?理想市集可是汇集了匠人手作、非遗工艺、文创设计……让你这场“春京西”之旅,更有趣!
历史肌理中的精神共鸣
热闹之外,深沉的历史叙事同样牵动人心。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内,几位游客正对着一柄军刀细细研究:“这是今年丰乐剧场保护性修复施工中,工人在墙壁的夹缝里发现的。”展柜前,学生小陈正用手机拍摄展品说明:“这可比课本里的历史更加鲜活!”在经过一处展位时,小陈叫住了一同前来参观的同学:“那就是土字碑!”小陈与同学分享着,两人说起了在网络上查询到的关于这块碑的故事。“很震撼,吴大澂的故事很让人振奋!”
此次展中,还汇聚了吉林省博物院馆藏珍贵文物,包括龙虎石刻拓片、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关崇贵个人物品等重磅文物。不少家庭专程前来观展,父母指着展品与孩子共同了解吉林。
不远的空·美术馆内,“翰墨流芳,越世吉光——吉林省首届书画名家作品展”正在展出,系统梳理并呈现了吉林地域自清末以来一百二十余件书画艺术珍品,首次完整勾勒出吉林书画艺术的百年流变脉络。从吴大澂的雄浑篆意,到李淑同的禅意笔墨,再到傅抱石的淋漓山水,文化与艺术的魅力就这样流入百姓心里。
同期,“春京西”还推出“湿地鹤舞·绿动中国”白城市践行“两山”理念主题摄影展,以及第一届东北00当代系列展《三重当代·艺术的当代》,形成传统、生态与潮流三重维度并置的文化景观。
从网红地标到文化IP
“‘春京西’能这么火,可能就在于它没把历史做成简单的标本,而是让它有了新发展!”大学生王同学在逛完春京西这样感叹道。这个由26栋建筑修缮改造而成的街区,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通过“变”,找到了不一样的“天空”!
从5月的首届“春京西”戏剧节,到6月每个周末的不同主题活动,再到7月的“春京西”文学季,8月吉林省近现代史展启幕,9月沉浸世界VR空间,国庆、中秋假期的展览+演出+市集的全发力……每次去“春京西”,你的感受都不同。各类业态持续激活空间,形成了艺术美学、深度阅读、历史展览、城市慢生活等多元场景。
数据显示,假期前三天街区累计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他们在历史建筑中看展,在市集里消费,在展演中互动,再通过社交平台形成二次传播。这种将历史底蕴与沉浸体验和社交属性融合的方式,让“春京西”从网红地标发展为文化IP。
夜晚的“春京西”仍未沉寂,欢笑声与广场的音乐接力交替。老建筑的轮廓在灯光下充满生机,历史的厚重,在当下的鲜活脉动,这或许就是“春京西”给出的出圈答案。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 记者 李易书 文/图/摄
部分图片及视频素材来源春京西
制作 孙上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