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淑兰离世,世间再无她的快板声
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25位
南报网讯(记者杜莹)记者昨天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熊淑兰于2025年9月27日离世,享年94岁。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存25位。
熊淑兰出生于1931年。1937年南京沦陷时,她年仅6岁。日军的暴行令她的家庭遭受重创:怀有5个月身孕的母亲在逃难中跌倒流产,大伯被日军杀害,大妈惨遭凌辱。她曾回忆,纪念馆所在的江东门一带当年“尸首堆得高得不得了”。年幼的熊淑兰因剃光头扮成男孩,才幸免于难。
苦难未曾磨灭她对生活的热爱。改革开放后,熊淑兰积极投身历史记忆传承工作。1985年纪念馆建成开放不久,她便报名参加讲座,向年轻一代讲述亲身经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她的儿子熊胜保深受母亲影响,参军报国,立功受奖,并常年陪伴母亲参加纪念馆的相关活动。
熊淑兰常感慨如今生活之美好:“过去的日子那么苦,现在好了,吃不愁,穿不愁,住的是楼房,看的是彩电,用的是电话。”她喜欢唱快板,于是就将这份幸福感编成了快板歌词:“清水漂漂夹竹桥,老人锻炼身体好;大朋友溜冰真活跃,小朋友玩得咯咯叫。到晚路灯亮堂堂,亮化彩灯美丽又漂亮……”她说,这是她在南京沦陷家破人亡时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
熊淑兰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前,她是社区党支部的积极分子。建党百年时,她曾说:“希望党越来越好。年轻人要珍爱和平,保重身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历史记忆在这个家族中代代相传。熊淑兰的孙子熊杰出生于1981年12月13日,如今已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多年来,奶奶常常跟我讲述当年的亲身经历,她总是和我们说,要化悲痛为力量。”熊杰也经常向自己的学生讲述这段历史,“看见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我意识到通过言传身教,这段历史记忆正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