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储能概念大牛股跌近14% 股东宁德时代拟减持 机构抱团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169次 时间:2021-08-14

原标题:储能概念大牛股跌近14% 股东宁德时代拟减持 机构抱团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8月13日晚间,储能概念股永福股份发布公告称,股东宁德时代因自身资金需求,拟减持公司不超过546.3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3%股份。按永福股份新股价96.9元/股计算,对应持股市值为5.3亿元。

截至公告日,宁德时代持有永福股份1457万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比例8%,对应持股市值超14亿元。

自从宁德时代入股以来,永福股份的股价已累计上涨426%,最新股价报96.9元/股,总市值达176亿元。宁德时代的持股市值也飙升到了14.12亿元,增值了12亿元,浮盈高达5.6倍。

而反观永福股份的业绩,则相对平庸。2020年全年,永福股份扣非后净利为3847万元,同比下降42.2%;2021年一季度扣非后净利为亏损74.75万元,上年同期盈利816万元。

业绩一般,仅凭着储能、光伏、充电桩等热门概念附身,永福股份股价就一路飞涨。

深交所8月10日对永福股份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结合所处行业和生产经营情况、主营业务所处市场需求变化等,分析说明公司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存在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近期股价涨幅与公司基本面变化情况是否匹配,并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情况,就近期股价的大幅波动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风险。8月13日,永福股份公告称,将延期回复深交所关注函。

此外,尽管储能板块牛股辈出,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似乎有监管降温的意味。

8月10日,储能概念龙头上能电气复牌仅2个交易日“二进宫”。此外,近日日包括易事特中天科技四方股份在内的多家涉及储能概念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布股价异动公告,称公司储能业务规模较小。

一年浮盈近80亿

宁德时代入股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上市公司

早在去年8月份,宁德时代宣布,拟斥资不超190.67亿元,以证券投资方式对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上市企业进行投资。如今,1年时间过去,据券商中国报道,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上下游上市企业的投资总额超过29亿元,浮盈近80亿。

综上,宁德时代在产业链上下游上市企业的投资总额超过29亿元,目前浮盈79亿元。

宁德时代拟定增募资不超582亿元

券商给出目标价:最高有50%上涨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近日连发多条公告,披露定增方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82亿元,集中于福鼎、广东瑞庆等6个项目的投资,主要用于动力与储能电池产能建设,并继续投入先进技术研发。

13日,宁德时代就582亿融资一事,作出回应。宁德时代表示,融资主要是为了长期规划,按监管规定定增最高可以到30%,而此次582亿按市值计算占比不到6%。此次定增面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并不存在大家认为的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宁德时代定增方案公布后,券商纷纷发布解读研报并给出目标价,中金公司上调宁德时代2022、2023年盈利预测,给予目标价653元。中信证券维持目标股价754元,较最新股价仍有50%的上涨空间。

宁德时代抛出巨额定增预案后的8月13日,该股以4.38%的跌幅大幅低开,之后股价回升,最终以502.05元、0.01%的微涨幅度收盘。

新能源会成为下一个白酒吗?

机构抱团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新能源板块龙头公司宁德时代披露其582亿元的定增预案。一时间,市场反映强烈,兴业证券深夜举行的电话会议被约2000名投资者“挤爆”。

没有人会否认2021年新能源板块在A股市场的披靡之势。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上市公司,股价自3月以来强势攀升。宁德时代、隆基股份(601012.SH)、亿纬锂能(300014.SZ)等板块相关企业更是盘踞在公募基金重仓股之列。

而今年年初开始,多家机构陆续减持白酒类个股。一向以重仓白酒闻名的明星基金经理也在悄然间抛售白酒股。从二季报基金重仓情况可见,贵州茅台(600519.SH)、泸州老窖(000568.SZ)等纷纷遭机构减持,原本被机构抱团的宠儿坐上了冷板凳。

近些年来,公募基金市场快速扩容,投资者对基金的分散投资、专家理财认可度越来越高。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亦从散户化向着机构化的方向大幅迈进。参考海外投资者结构为机构主导的市场,A股的这一变化,被寄予市场将长期趋于减少波动、机构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然而,从机构们在部分行业中集中抱团可见,白酒今年以来的板块、新能源板块行情大幅群落群涨,让市场的波动更趋复杂。机构抱团究竟给资本市场带来了什么?

某北京基金业从业人士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经理抱团是一个比较常态化的现象,基金规模增速过快,马太效应过于明显,这部分基金经理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更有利于他们在中短期相对收益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以便通过公司内部的考核。因此在百亿、千亿明星基金经理效应的影响下,机构抱团,尤其是公募基金抱团会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

可以看到,在半年度业绩榜上排名靠前的很少有上述的较大规模的基金,其超额收益比较少。我一直认为这种超大规模的基金或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影响整体是偏负面的。例如,基金经理抱团白酒,撤离引发板块剧烈波动,这也是年初白酒崩盘的原因之一。

在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的时候,由于抱团基金经理的相对业绩指标已经达成,因此会借机抢跑出货。上述北京基金业从业人士表示,除非基金公司在考核方式上彻底做出改变,否则抱团现状不会改变。就目前情况来看,仍需要时间。

不过,该人士表示,对基金经理的考核确实很难改变,原因之一就是基金投资者很大程度上仍注重相对业绩而不是绝对收益,看重短期投机而非长期投资,因此投资者需要一定的过程适应。事实上,基金业协会亦在倡导基金公司用三年、五年这种长期的相对业绩作为基金经理的考核,只是实现起来难度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8月来,市场对于新能源板块的隐忧逐步浮现,关于赛道筹码拥挤、板块前期涨幅过快、后市波动或将加剧的讨论甚嚣尘上。伴随着机构抱团的分化、加剧、极化,新能源会成为下一个白酒吗?谁又会成为下一个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