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李佳怿 李金翰 通讯员 李甜)在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本计划奔赴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三位医务人员,因一场意外的“时间差错”,与一位倒在马路中央的老人相遇。正是这场看似偶然的相逢,不仅及时挽救了老人的生命,更以专业与温暖书写了医者仁心的动人篇章,传递出直抵人心的社会正能量。
时间偏差遇险情 医者本能伸援手
“如果不是记错了志愿服务的时间,我们或许就错过了这位老人。”回忆起事发当天的情景,三人仍记忆犹新。事发周六下午,荣成市中医院的周玉艳护士长、荣成市人民医院的周玉娜医生与荣成市疾控中心的胡晓山同志,本计划参与志愿活动却因三人不约而同记错时间,提前一天驱车前往。

当三人驾车自西往东行驶至寻山附近时,坐在副驾驶的周玉艳首先发现马路对面有异常——一辆老年代步车翻倒在地,车下似乎压着人。“凭着医生的直觉,就觉得一定要回去看看。”周玉娜当即提议调转车头,“万一用着抢救,我们是医务人员都懂得抢救技巧。”三人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将车停靠在安全区域,快步奔向事故现场。
抵达现场时,老人正躺在马路中央。“老人家,能听见我们说话吗?有没有哪里疼?”三人一边查看老人头部、躯干是否有外伤和骨折迹象,一边观察其是否存在头晕、恶心等颅内损伤症状。初步检查后发现,老人虽无大碍,但出现了短暂的失忆,一直反复询问“我在哪儿?”“我要去干什么?”为避免老人遭受二次伤害,三人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转移到马路边缘的安全地带,随后合力将代步车移到路边。考虑到老人记忆混乱,无法准确提供家属联系方式,三人在征得老人同意后,从其随身背包中找到手机,翻找出标注“萍儿(闺女)”的号码,第一时间与家属取得联系,详细告知事故地点和老人的初步情况。
在等待家属的过程中,三人始终陪伴在老人身边,耐心安抚其紧张情绪。“您别紧张,我们都是医生,有什么不舒服就和我们说。”直到老人的邻居路过认出老人,随后家属赶到,三人仔细向家属交代了老人的身体检查情况,叮嘱其尽快带老人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才放心离开。
此时三人才发觉,因救助老人耽搁了时间,在联系志愿服务组织者后,才确认记错了活动时间。这场在机缘巧合间促成的“意外”救助,令老人外孙女不禁感叹,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
锦旗致谢表心意 信任初心共闪耀

“听到姥姥摔倒在马路中间,心里又绝望又后怕。多亏了三位医生,我姥姥才能平安无事。真的很感动,心里很温暖!”11月12日,老人的家属带着锦旗和感谢信来到荣成市卫生健康局,眼眶泛红地向三人表达感激之情。

据老人的外孙女孙伟玲女士回忆,事发当天情况紧急,她曾匆忙向三位好心人询问姓名,却未得到答复。被问及为何不愿留下姓名时,周玉娜医生说道:“其实我们留下了‘名字’——我们说了是医生。”最终,在荣成市卫生健康局的帮助下,老人家属才得知三位好心人的身份。“找到他们的时候,我特别激动,他们却说这是应该做的,连名字一开始都没想着留。”回忆起当天的经历,老人仍难掩感激:“幸亏这三位好心人帮助,要不然不知道要在马路中间躺多久,真的太谢谢他们了。”面对家属的感谢,三位医务人员却显得有些“受宠若惊”。周玉艳坦言,“这份信任比锦旗本身更让我们欣慰,也更坚定了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帮助更多人的决心。”
事实上,此次救助并非三人第一次见义勇为。此前经过大山口时,胡晓山曾遇到两位骑老年代步车翻入山沟的老人,也是第一时间停车施救,最终让老人得到及时救治。“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因为每一件小事可能都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光明。”周玉艳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微光汇聚成星河 正能量传递暖人心
“他们扶起的不只是一位老人,更是社会的正义与光明。”在送锦旗的现场,孙伟玲女士的这句话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据了解,老人被送往医院后,经详细检查并无大碍,如今已恢复健康。
这场因“时间差错”引发的救助,看似偶然,却彰显了三位医务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以专业为盾、以初心为炬,在群众需要的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行动书写着医者仁心与党员担当的时代答卷。周玉娜医生、周玉艳护士、胡晓山同志的善举,成为卫生健康系统工作者专业精神的生动注脚,更化作新时代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鲜活范本。
一次偶然的“记错时间”、一次毫不犹豫的停车救援、一面饱含深情的锦旗、一段温暖人心的对话……共同勾勒出一幅关于信任、责任与大爱的画卷。胡晓山表示,未来再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依旧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希望正能量能不断传递,让社会多一份温暖。”
责任编辑:苏盛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