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海派非遗作品亮相喀什,上海工艺美院非遗进校园

来源:头条 浏览:1次 时间:2025-11-13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15周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近日先后赴莎车县、喀什市开展“沪喀情深·工艺美术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作品展,并同步举办6场桃花坞木版年画互动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次“沪喀情深·工艺美术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作品展选址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喀什六中——两所均由上海对口援建、承载着沪喀深厚情谊的学校,让海派非遗与边疆文化实现深度交流。

此次作品展精选上海工艺美院师生及非遗大师创作的52件作品,涵盖刺绣、绒绣、苗绣、纸艺、珐琅、石雕、雕版印刷、竹刻、瓷刻、皮艺、珐琅、木雕、银饰、草编等数十个工艺美术门类,全方位展示海派非遗的创作成果。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出作品遴选有两大标准:一是必须紧扣“沪喀情深”文化润疆主题,传递两地同心的情感;二是要贴合喀什当地工艺美术的技艺特色、材料资源及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展览能真正为当地发展提供借鉴。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工艺美术研究中心主任唐廷强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将上海工艺美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非遗保护及传承、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及经验分享给新疆的兄弟院校,共同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喀什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社会发展事业组组长孙利强说,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其一是将上海的优质文化资源引入喀什,推动两地文化双向交流;其二是创新艺术教育模式,把艺术作品背后的大师匠心、创作理念“带”到学生身边;其三是通过艺术交流连接沪喀两地师生的情感纽带,在互动中增进彼此的理解与认同,让文化交融真正走进人心。

“我大一第二学期曾经去上海交换过,上海的开放以及文化的多样性让我印象深刻。这次在展览上看到了很多来自上海的精美工艺品,我现在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去上海交换学习。”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1班学生努日曼·阿卜拉说。

同班的加米娜·吐尔洪江,则对展览中的刺绣作品《凤穿牡丹》情有独钟。这幅由上海工艺美院刺绣大师工作室张丹奕创作的作品,以“百鸟之王”凤凰与“百花之王”牡丹为灵感,用细腻针法勾勒出七彩绚烂的“凤穿牡丹”奇景。

展览现场。主办方供图

“此次赴喀什,我特意带来了亲手雕版的两幅代表性作品,一幅是海派画家任伯年的《钟馗图》,另一幅是最新作品《福字图》。《福字图》上融入了牡丹、桂花元素,寓意‘富贵吉祥’,还绘制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和合二仙等神仙形象,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美好的祝福。”上海工艺美院青年教师费俞向学生们详细讲解着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技艺特点。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长、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干部宋磊说:“只有让文化成为产业动能,让技艺滋养生活,才能实现真正的‘润疆无声’。”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第六中学协办。【责任编辑:蒋肖斌 郭韶明】

推荐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