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1月11日讯(记者 杜伟)11月11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涛作新闻发布。

核心指标表现亮眼,金融支撑根基扎实
发布会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枣庄市金融运行呈现“规模扩、结构优、质效高”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截至9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3333.69亿元,较年初新增275.87亿元,同比增长10.72%,位列全省第3位;企业贷款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余额2013.49亿元,同比增长14.6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94个百分点,82.37%的信贷增量精准投向企业发展。存款规模同步稳步增长,各项存款余额4078.69亿元,较年初新增413.74亿元,同比增长13.74%,居全省第1位,为信贷持续投放筑牢资金基础。
机构发展与风险防控成效显著。齐鲁银行枣庄分行获批筹建,开业后全市银行机构将增至17家,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截至9月末,银行业利息及手续费净收入67.26亿元,不良贷款率0.92%,较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信贷质量与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全市46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97.05亿元,同比增长5.57%,承担风险保障8.35万亿元,累计赔付38.43亿元,同比增长7.53%,保险“风险防护网”作用持续凸显。
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地见效
中国人民银行枣庄市分行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出台多项指导意见,开展专项行动细化24项措施,引导信贷资源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银发经济等领域倾斜。截至9月末,科技贷款、养老产业贷款、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分别达482.68亿元、7.77亿元、24.85亿元,同比增速均大幅高于各项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4.29亿元,同比增长23.36%。通过联合多部门建立白名单、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累计走访企业600余家、个体工商户2.4万余户,发放贷款67.8亿元;投放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央行资金27.62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投放规模居全省第6位。
乡村振兴与民营小微获重点支持
枣庄金融监管分局强化政策引导,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与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截至9月末,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57.12亿元,同比增长14.90%,累计发放石榴产业专项贷款7.4亿元,助力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保险为66.83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8.13亿元,赔款1.1亿元,惠及14.44万户次农户。在民营小微领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4亿元,同比增长23.48%,“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14%;创新推出人才贷、科技成果转化贷等产品,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余额同比分别增长41.84%、169.69%,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85%,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政银企协同与基金撬动作用凸显
市财政局深化政银企合作,成功举办“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对接会,建立“强工兴产、转型突围”重点项目融资保障库,截至9月末,银行业累计为26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授信807.23亿元,贷款余额168亿元;梳理近百个银行信贷产品,通过多渠道推广金融服务二维码,畅通融资信息渠道。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成效显著,截至9月末,23支引导基金及子基金累计投资市内45个优质项目,总额39.85亿元,实现财政资金8倍以上放大效应,推动金朋达靶机、博雷顿等重点项目落地投产。面向“十五五”,枣庄将设立5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复制“主题园区 + 产业基金 + 链主企业”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集群。
持续优化金融生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枣庄市金融系统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升服务质效,充分发挥金融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注入更强金融动力。
责任编辑:杜方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