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当前位置:免费免注册网站分类目录管理系统 » 站长资讯 » 最新资讯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芜湖“面人叔”指尖生花火出圈:有人排队等号10个多小时,现场捏面人25元一个不涨价

来源:头条 浏览:0次 时间:2025-11-01

大皖新闻讯 芜湖“面人叔”火了。一双巧手捏浮生,指尖生花的精妙,令许多人慕名而来。有人赶高铁跨城而来,有人排队等号10个多小时。“太像了”“还原度超高”“叔太牛了”......一声声赞叹,让传统“老手艺”,成为潮流“新宠儿”。

10月31日晚,趁着“面人叔”王师傅晚间中场休息的时候,大皖新闻记者与他聊聊走红后的生活和感受。“心情很平静,笑容不是消失了,是太忙了。”王师傅笑言。

曾不知星星人为何物

芜湖古城中,花街巷陌处,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师傅正在众人的簇拥下专注捏着面人。一块板、一把尺、一支笔,看似寻常的工具,却凭借一双巧手,将一个个面团变幻出千姿百态。

10月31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见到了近日爆火出圈的“面人叔”王师傅。“今天已经排了40号,现场捏面人的号都满了。旁边的成品可以直接购买。”王师傅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道。

“给我捏个星星人。”“我也想要星星人,还有成品吗?”在王师傅的摊位前,一“星”难求成了常态。“有些卡通形象捏得多了,就不用看图了。最近大家都喜欢捏星星人,(星星人的形象)已经刻在我脑子里了。”“面人叔”说,他刚开始并不知星星人为何物,现在已经能“盲捏”星星人了。

实际上,不仅是星星人,顾客们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定制化要求,黄油小熊、乌萨奇、拉布布......“好多卡通人物名字都叫不上,但我做出来了,顾客觉得像就行。”王师傅笑言,“做都做不完,各种类型都有。”

“我从上午九点多就开始取号排队了,实在太火爆了。”丁女士趁着休假时间和朋友一同来到芜湖古城。晚上7时许,排了10个多小时队的她,终于等到了“面人叔”亲手定制的小熊维尼。“我觉得等这么长时间很值,我给他一张图片,他看着图就捏出来了,还原度超高。”

“面人叔”捏出的星星人。

不知道是怎么火的

“叔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伴随着近日的爆火出圈,很多人调侃“面人叔”“班味太重”,已放弃“表情管理”。“笑容不是消失了,是太忙了,我要专心去做。”王师傅坦言,出圈并没有让他的心态发生改变,“心情很平静的。”

“我还没跟我家里人讲我火了。但是我堂兄弟今天给我发微信说,‘二哥你在网上火了。’我微信都没时间回。”王师傅说,自己并不知道是怎么火的,“就这几天开始(火)的。以前也有好多视频有几十万的点赞,但是好像就这几天突然来找我的人变多了。”

在王师傅的摊位前,大皖新闻记者驻足观察。王师傅捏制一个面人大约需要20至30分钟,“我之前一个人一天捏20至25个,因为人太多了,今天让我哥哥来帮忙了,所以今天放了40个号。”前来咨询定制面人的顾客络绎不绝,但当日的40个“现场定制号”早已排满,虽有不少顾客选择购买成品,但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现场定制个性化面人。

面对这般供不应求的情况,王师傅说,心里也很愧疚,“很多人特意从外地赶快,但我是手工捏,一天下来毕竟是数量有限,我只能说对不起了。”

王师傅说,最近也在手机上刷到了“鸡排哥”,“我感觉我跟他不太一样,捏面人是一门传统手艺。”当晚,大皖新闻记者还在“面人叔”的摊位前遇到了“回头客”董女士,“上次来让叔帮我捏了一个水豚噜噜,这次准备再捏一个星星人。叔能出圈,我们也很高兴,希望他这样的手艺人能被更多人看到。”

夜幕降临,王师傅在人潮中继续工作。

“只有我坚持了下来”

“我是从十八九岁就开始跟着家里亲戚学习捏面人,学了一年时间就开始自己摆摊。”今年58岁的王师傅已从业近40年,他早年在学校门口摆摊,一条四五米宽小街巷,每次一出摊就挤满了人。“那时候很受欢迎,后来人一点点在变少,跟我一批学捏面人的同学,好几个都不做了,只有我坚持了下来。”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客流量降低让王师傅的收入锐减,但王师傅说,从来没有想过转行,“我对物质要求不太高,而且我也喜欢我的手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短视频看到了王师傅的手艺,这门“老手艺”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有一对夫妻带着小孩特意从上海坐高铁来找我,我现场给他们捏了一个孙悟空,他们也很满意。”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年轻人从网上找过来,请王师傅定制个性化面人。

“以前都是小孩喜欢面人,那时候经常捏《西游记》这些名著里的人物。现在不仅仅是小孩喜欢了,很多大学生、年轻人都喜欢,还会让我捏一些新的卡通人物。”王师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前段时间拉布布火的时候,曾有女生找到他,让他按照图片做一只拉布布,他那时是第一次看到拉布布的样子,“跟我们以前不同了,现在年轻人太前卫了。”

王师傅正在为顾客捏面人。

要“传出去”,也要“传下去”

常规款的面人,成品20元一个。现场捏面人25元一个。“面人叔”火了以后,面人会不会涨价?对此,王师傅回应称,“不会涨价。大家能喜欢(面人),我已经很感谢了。”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王师傅捏面人时还会用颜料给一些卡通人物点涂腮红。“这样更逼真、更好看。做得久了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点,我们也要研究怎么把面人做得更好。”王师傅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他常常会琢磨如何创新这门“老手艺”,“我有时候在外面看到一个卡通人物,我头脑里就会想着怎么把它做出来。”

“我想把手艺传出去、传下去。”最近,王师傅有了开网店的打算,“捏好的面人可以永久保存,也可以在网上卖。但是开网店方面,很多东西我还不太懂,要慢慢来。”

与此同时,王师傅还准备让儿子学习这门手艺,“他现在有事情做,但我也想教会他,这样他以后也可以做。”不仅是儿子,王师傅说,如果有年轻人愿意学,他也很乐意收徒弟,“以前有一些人说想要拜师,但好像也就是说说,没有真的做下去。”

当“老手艺”在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成为潮流“新宠”,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传统借助创新的力量,既“传出去”,也“传下去”。芜湖古城企划主管朱佳睿向大皖新闻记者介绍,在关注到“面人叔”爆火后,芜湖古城第一时间与王师傅取得了联系,提供秩序安保服务,“我们建了两个粉丝群,及时和大家同步师傅的出摊时间,避免大家跑空。近期还会为师傅免费升级摊位,为师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

“古城有古法,亦有新意。”朱佳睿说,希望通过“面人叔”的出圈,吸引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来芜湖打卡,“体验不一样的江城文化。”

王师傅为顾客定制的黄油小熊和乌萨奇。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魏顺顺 记者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许大鹏

推荐站点